慎思而行|发泡胶围城下突现回收短板

2022-06-09 00:00

香港最近因疫情,供港蔬菜发泡胶箱的跨境运输链被中断,导致香港发泡胶箱围城。环境局局长黄锦星指,每日供港发泡胶箱有十二万个,即合共约四十八公吨,目前政府每日最多清理四至五万个发泡胶箱,虽本地回收业界亦有协助处理,但仍未能完全解决到发泡胶围城问题,凸显香港在塑胶回收上的短板。笔者身为香港废塑料协会常务会长,现希望利用对行业的认识以分析近日发泡胶之困境。

回收废旧发泡胶的最终成品是再造再生粒料,可是发泡胶中超过九成都是空气,重量轻和占用空间,运输成本非常高昂,只是运输成本已远高于再生成粒料价值,这还未计后续的操作成本。显然易见,在港进行发泡胶回收,基本上没有成本效益。外国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在废物生产地先做前期处理,主要分为热熔和冷压两种方法,目的是把密度提高,最终令重量提升九十多倍,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令到废发泡胶回收有成本效益。香港其实亦可以在发泡胶生产地(例如街市)安装相应的设备,为何香港不能做到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原因一︰没有徵费,市民习惯免费掉垃圾

香港一向没有污者自付的垃圾收费,除了那些完好的发泡胶箱会被再次运回内地重用,其他损坏的发泡胶箱则会被当成垃圾被弃置于香港。香港的发泡胶使用者用毕发泡胶箱后,已经习惯放在当眼位置等人来回收或当垃圾弃置,这种认为掉垃圾是免费的概念,正正便是问题的根本。

原因二︰长期欠缺底綫性思维

我们单纯地认为内地会一直接收香港的发泡胶箱,而且还可以长期弃置香港的堆填区。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计算出最坏的情况及风险,没有计算或许有一天内地会停止接受我们的发泡胶箱,以及香港的堆填区终有一日会用尽及污染环境等,社会没有因此作任何调整或预备。

原因三︰长期欠缺回收配套或转废为能设施

回收成本之高低往往取决于有没有做好源头分类,源头分类从来都是公民责任的问题,正如笔者上文提及外国成熟回收例子都有赖源头做好本分,撕走胶纸及分类后投进热熔或冷压的回收设备等,造成有效率的回收链,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识做好源头处理,则可能要直接送到转废为能设施焚烧,可是香港至令仍未有一个类似的设施。

笔者认为,近日的废发泡围城凸显社会仍欠缺一个具有责任性、前瞻性和结构性的整体社会思维,去应对香港废物管理问题,形成今天出现的短板,这不单止是政府,而是包括社会各界及政商界领袖都需要反思的问题。
黄頴灏
民主思路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