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港体坛露曙光?体育界有救?

2022-05-31 00:00

刚公布的政府架构重组对于香港体育界及运动员来说,最大的亮点是增设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体局)。新成立的文体局将整合目前由民政事务局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有关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政策的融合和发展,让香港发展成为「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及促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化的发展。香港有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加上世界级的文化体育设施(例如:西九文化区及启德体育园),举行不同的文化体育盛事,从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访。除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亦有助香港利用旅游业对外推广中华文化,并推动本港体育迈向更专业化和产业化。互相带动及补足下,三者都可提升至另一台阶。
体育会结业 教练无奈送外卖

大半年前香港出现奥运狂热,加上冬季奥运会成功在北京举行,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报道下,大家洋溢着一片运动风。一些人由完全不观看体育比赛,到大家好像已成为了运动专家。但冷酷的现实是,香港社会只聚焦在运动员能否取得奖牌。如果成绩未如人意,除受冷落外,各方面资源也会被大幅削减。更残酷的现实是过去几年香港经历了社会运动的影响,加上连续两年新冠疫情煎熬,很多社交距离措施将他们推向绝路,很多投资经营多年的健身中心、拳馆、足球学校、体育会等也抵受不了,而关门结业。很多教练及运动员,也转做送外卖和地盘工。更甚者一些港队精英选手也放弃他们一直坚持多年的理想与梦想,由运动员转行做保险或地产经纪,以上情况比比皆是,他们好像已对香港体坛绝望。

今次政府重组架构,香港体坛确实能见到曙光,但是不是有救仍言之尚早。增设文体局是踏出正确的第一步,做所有事情「名不正,则言不顺」,文体局首要目标是为香港体育界订立全方位及更长远的发展政策,而在争取资源上可以更加顺理成章。但令人担心的是香港一直重文化、轻体育,更不能与旅游这个产业相提并论,结果恐怕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

过去超过十年的时间,香港体育界是以推行「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为发展主轴,总体成效不错。「普及化」让市民更早及更易接触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有助香港发掘优秀的新生代运动员;「精英化」是透过香港体育学院及港协暨奥委会为运动员提供系统及科学化训练,从而能在大赛事中取得优良成绩;「盛事化」发挥香港国际都会的地位,举办更多体育盛事,辅助香港的运动发展。
如何「更专业化」「产业化」

但未来香港体育界的命运,应该是取决于近期提出的「更专业化」及「产业化」。「更专业化」就是全面提升运动员各方面的支援,包括:技术及体能教练、物理及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加上引入科技训练,配合新的装备和器材,从而提高运动员质素及表现;「产业化」是要由过往政府资源推动运动,转为透过公私营合作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化,启德体育园二○二三年竣工,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试点。加上背靠祖国的优势,可联系大湾区各省市,以至全国举办各种运动项目。此外,电竞赛事发展也是体育产业化重要的一环。

如能成功推行,期待可以创造体育相关的就业机会,运动从业员有更多的出路。而过去投资体育一直是输少当赢,期望可转为创造商业价值,甚至是一门赚钱的生意,这便是香港未来体育发展的出路。更重要的是体育是大同的,能凝聚不同种族、不同界别、不同意见的人一起,不涉及政治,这无形的价值远比金钱价值来得更高。最后祝愿来届的文体局可以推动香港的体育事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及更远。
张沛强
香港青年联会常务副秘书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