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疫」境自强

2022-04-18 00:00

 无国界医生聆听长者的担忧,并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从市民犹豫接种疫苗的根本原因出发,提供以人为本的协助。(照片来源:无国界医生香港网站)
无国界医生聆听长者的担忧,并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从市民犹豫接种疫苗的根本原因出发,提供以人为本的协助。(照片来源:无国界医生香港网站)

这几个月我们的生活和新闻都离不开疫情:防疫抗疫、春天放暑假、在家工作。虽然香港医疗系统向来在全球前列,第五波疫情却在农历新年过后开始失守,瘫痪城市运作和公共医疗系统,疫情以来截至四月十三日累计死亡个案达八千八百八十六宗,死亡率为百分之零点七四,以人口比例计全球称冠。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及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牀助理教授薛达均认为,本港死亡人数比例全球最高主因是长者疫苗接种率低、处理院舍爆发失当、本港公共医疗系统长期不胜负荷。在第五波死者中逾半来自院舍,九成人没有接种两剂新冠疫苗。

疫情就像是一道照妖镜,把香港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爆发出来,今波疫情带来了用生命作代价的教训。从防疫资优生一下子沦为疫情重灾区,政策改变跟不上确诊数字几何级上的变化,大量人潮数以小时计轮候检测,不少人数周病好了还未收到检测结果,轻重症不分导致医疗体系严重瘫痪,二月时有公立医院急症室曾一度同时要做临时停尸间,全城运作几近停摆。

在这看不到希望的两个月,我们却看到人性的光辉。例如不少大学和社区医疗团队对在家自行隔离求助无门的确诊者,提供免费网上中医诊症及上门派药服务。又例如二○一六年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的得主无国界医生,为应对第五波疫情发展,与本地非政府组织合作支援弱势社群,不只是简单的提供疫苗接种计画,而是透过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去探讨病人在临牀、心理社交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例如帮助他们填写表格、上传疫苗接种证明,教他们如何使用快速抗原测试包,聆听长者们的担忧并提供协助。正如无国界医生(香港)行动支援组区域总监陈利晨医生所说,疫情正在影响我们的身心,互相关心、关注和支持同样重要。

香港在疫情终于有少许放缓的当下,汲取第五波疫情的教训后,是时候更要居安思危。有些硬件如人烟稠密虽然不能改变,但软件如增加公共医疗资源的政策、接种疫苗加强防疫等,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天灾如疫情我们控制不了,但人祸如抢购粮食、生活恐慌等,却可以避免。恐惧的伤害大于疫情本身,我们只有调整心态,做好自己,才可安然面对只会有更多的变种病毒。

四月一日起本港已开始解除禁飞,并缩短到港隔离时间,由于检测严谨暂时并没有加重外来入口疫情的压力,意味着三天后在四月二十一日逐步放宽本地社交距离限制,香港社会终于可朝正常生活的道路进发。确诊数字随后或会有所上升,但只要大家受到疫苗保护并无重症,依然可以如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做到有序复苏。今天是复活节最后一天,期待在这波疫情过去以后,香港可以迎来真正的重生。

吕志和奖助理总经理 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