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把握国家机遇寻文化产业新方向

2022-04-18 00:00

最为港人熟悉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是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自一五年起,文化产业占国家的GDP已经超过百分四。回顾历史,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时间并不长,二○○○年公布的第十个五年规划才正式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的蓝图,不过短短二十年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经济体之一。总结成功经验,除有赖国家和相关人才的努力外,香港也曾发挥文化中介的角色。

所谓文化产业,最早就是指流行文化。在这里,我大概毋须重复再讲过去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几大类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都跟早期香港作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大熔炉有关。就以八十年代为例,日本流行音乐带动了早期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至于动漫,早期香港电视台开台时,无论无綫、佳视和丽的都在播映日本电视动画。

后来香港人也从日本学会了甚么是电子游戏。小时候,大家沉迷过他妈哥池,再之前我们都玩日本的世嘉和美国开发的雅达利电子游戏机。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是全亚洲最早开发网上游戏的地区之一。早在二○○一年,香港自行研发,富有香港特色的《马场大亨》网络游戏,曾经风靡一时。现在很多手游的概念,例如虚拟货币、社交功能,以至Sandbox元宇宙卖地、卖房的概念早在《马场大亨》时已出现。

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香港市场太小,香港人或许有「文化」创新意念,但「文化产业」中的「产业」却没有因此而孕育出来。看到内地的发展机遇,从填词作曲人、动画创作,到游戏企划或香港文化人(例如早年《号外》的作家编辑们)等人才,都率先走上内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如果说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之所以成功,是缘于其不排斥地吸取世界文化精粹的特质;至于国家文化产业在二十年间就高速发展起来,也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框架下吸收外来人才、资金、意念、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从企业角度,二○○○年后国家文化政策更开放,容许香港和国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发展文化产业。当时香港公司率先夥拍内地公司筹组合资广告公司,拓展媒体广告和户外广告市场,国际唱片公司也透过香港以合资公司形式开拓内地数码音乐市场。当年本人手机上的铃声就是香港唱片公司新媒体跟中国移动合作的产品。二○○四年,刚好在北京看到英皇娱乐成立艺人培训学校,他们的创新意念,要比现在国内视频平台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歌手选拔真人秀更早着先机。在游戏产业方面,我特别有感受,大概二○一三年左右我在北京采访各大游戏公司高管,对其中几位受访者尤其深刻,他们都是中大校友,这印证香港对推动国家文化产业作出的贡献。我还记得当年的田野研究,走访北京鼓楼附近售卖游戏和PlayStation的店铺,老板告诉我很多游戏和硬件都是透过香港进口。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正式销售渠道,部分游戏甚至从内地反过来卖到香港!

总结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的轨迹上,香港曾经是个独特的窗口。透过香港,内地文化产业公司吸收了新思维,经过大概二十年的改良、创新和研发,发展出今日扬威海外的创科巨头。腾讯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游戏公司;中国的音乐产业(如TME) 和视频产业(如bilibili)到美国集资上市;北京字节跳动研发的TikTok更是风靡全球青少年群体的社交平台。由此可见,香港也应该把握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寻找新的发展。
冯应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审稿专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