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进一步优化儿童支援政策
2021-11-16 00:00早前,特首林郑月娥在最新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及要设立儿童事务专员,同时亦提及未来将会增加「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兼收计画」等名额 ,这些内容对于捍衞与提升儿童的权益水平意义重大。
除了儿童事务专员,另外一项关怀儿童的相关措施亦值得社会重视。特首虽然提到将会增加「到校学前康复服务」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兼收计画」等计画的名额,但这些计画实在需要进行全面检讨。主要问题是「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与「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兼收」等计画之间的受助对象出现重叠的情况。例如「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为六岁以下正就读于参与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的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轻度残疾的幼儿。而「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兼收计画」的服务对象为年龄介乎两岁至六岁以下未开始接受小学教育,并有下列任何一项发展障碍的儿童:轻度弱智、轻度肢体伤残及没有严重行动问题、轻度或中度听觉受损、或轻度或中度视觉受损的儿童 ,可见这两个计画的受助对象有所重叠,未能全面支援所有有需要的儿童,亦不利于整体资源调配和行政程序效率。为确保资源的合理运用,笔者建议政府应检讨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支援措施,为政策定下更具体、更全面且更具针对性的支援对象。另外,政府应成立一个弱势儿童支援小组,积极谘询前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支援者的意见,从而详细而具体地优化现行计画。同时,笔者亦建议小组可以并入儿童事务委员会内,从而令政府的「儿童工作两大重点」得到整合,加强体现委员会「整体督导」的角色。
此外,除了以上计画,政府还需要因应疫情的特殊环境推出新的支援措施,尤其是针对心理健康。在疫情下,除了孩子与老师,家长亦面临各种不同的新挑战,例如在停课期间家长被迫长时间应付年幼的子女,这些家长可能缺乏育儿经验和心理准备,导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机会大增。部分家长甚至因压力过大而迁怒子女,令子女受到伤害。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将副教授兼儿科医学会会长叶柏强的研究团队,于去年中访问了约四百名香港特殊学校的儿童,发现约八成SEN儿童在疫情期间曾经受虐,大多涉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当中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涉严重身体暴力,「家长教小朋友做功课时压力大,就出手打」,有些则不瞅不睬或出言侮辱,其中亦提及九月至今有多宗学童自杀案,或因早前长期的社交隔离而令学童精神健康变差。笔者认为,政府可增派教育心理学家到幼稚园,以一年为试验期,提供稳定的到校支援服务,这项支援服务除了涵盖儿童,更应涵盖教师和家长这些与儿童密切交流的持份者,从而为儿童营造一个心理健康氛围良好的成长环境。
尹静雯
政贤力量青年时事评论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