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正财倡建「健康城市」 基建规划须有健康概念

2021-11-0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现届政府提出改善以往「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和观念,目标在十八区建立地区康健中心,为巿民提供各项政府资助的相关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表示,基层医疗的首要工作是做好预防,而当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城市」,惟本港行政架构分割,是推动健康城市的最大困难,认为有必要重组行政架构,并加入城市规划的考虑;目前地区康健中心亦提供病人复康服务,但林正财认为医院和社区组织的资讯并不流通,不利病人出院后重投社会,倡议设立「个案管理专员」,协助医院病人顺利过渡到社区。

疫情持续近两年,揭示了本港医疗体制的弊端,基层医疗才刚起步。林正财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地区康健中心要做好预防、治疗、以及复康,而目前香港三方面都做得不好,其中做好预防要先建立「健康城市」。他表示,预防疾病不能单靠衞生署推动,城市规划亦同样重要,「香港人烟稠密,城市设计偏向交通工具,缺少步行和单车径,难以将运动融入日常。」

他认为,要将健康议题带进基建,比如即将落成的将军澳跨湾连接路,是全港首条结合单车径及行人路的跨湾大桥。惟政府的行政分割,健康只归食衞局管理,「做路政、城市设计的不会想健康议题,规划时便没有健康城市的概念。」

他又表示,健康城市的推广依靠地区工作,「下而上」的模式讲求社区参与,比起由政府带头的模式更具持续性,但地区组织资源有限,即使要求政府拨款,亦因为需要跨部门合作,变相「各部门互相猜波,争论由谁出钱」。他认为合并食衞局和劳福局的做法合理。他解释,以往资源缺乏,医疗、社福界要各自争取资源,但如今两者都占政府很大笔开支,最大困难是如何合作,因此,合并两局有助整合资源,帮助推动医社合作。

第九届健康城市联盟国际大会将于明日在线上举行,以疫情下的智慧城市为主题,作为筹委会成员之一的林正财透露,将在会上探讨建构基层医疗,他形容医社合作是推行基层医疗「一定要走的路」,惟目前医疗和社福界合作不好。他举例指,公立医院轮候时间长,源于病人「有入无出」,又指本港医疗体系并无考虑到病人出院后,回家复康或重投社会的措施。

以出院的中风病人为例,患者家人需自行寻找看护、安排覆诊或物理治疗,林正财表示,社会上不是没有复康中心,惟目前医院和社会机构的资讯不流通,若患者家人不知道有这些服务,复康中心难以主动承接这些出院病人。因此,林正财认为,需要在医院和社福机构中间建立桥梁,例如设置「个案管理专员」,协助医院病人顺利过渡到社区,继续复康治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