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垃圾费」草案通过了,然后?
2021-10-01 00:00立法会上月终于通过「都市固体废物收费」草案。相关草案早于○五年提出,前后拖拉了十六年,消息一出,固然令人振奋。然而,政府为了争取立法会的支持,背后是愈压愈低的底线,细阅现时通过的草案文件,不禁为将来实施所面对的暗涌而忧心。
政府拖字诀推动环保政策,早有先例:立法会于一六年通过玻璃饮品容器的生产者责任法规,强制生产商缴费回收,但五年过去,条例仍未正式生效。目前聘请承办商回收玻璃容器的工作是由公帑支付,即是说条例虽然通过,但一日未刊宪生效,纳税人一日仍在支付相关费用,与生产者责任制的本意南辕北辙。
未来垃圾徵费实施后,市民丢弃垃圾要购买指定垃圾袋。当局表示初期会向市民免费派袋,但到底派多少、派多久、派袋期会否与准备期重叠,通通未有公布。假若派袋期安排在准备期后,而派袋期与准备期又不设限,那么要到何时才能真正实施垃圾徵费?
根据政府估算,日后一个三人家庭每月需付三十三元,综援人士可获补贴。徵费带来的负担虽不大,但仍是一项额外开支,而政策原意正是通过经济诱因令市民源头减废。此外,增加市民回收意欲以达至减废亦是政策原意,但香港目前的回收配套又是否足够?
本港弃置量最多的三大废物分别为厨馀(百分之三十点三)、废纸(百分之二十四点五)及塑胶(二成一)。厨馀一向是本港废物问题的一大难题:目前运作的厨馀回收设施O˙Park一期及大埔污水厂的「厨馀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连同预计二二年运作的沙田污水厂及二三年运作的O˙Park二期,每日可处理厨馀约六百吨,只占香港每日弃置的厨馀量(三千三百五十三吨)不足两成。
有媒体推算,垃圾徵费实施后,政府每年将有二十六点九亿收入。根据环保团体努力争取的「专款专用」原则,徵费应用于回收减废相关工作。O˙Park二期造价为二十四点五亿,换言之,一年徵费收入已足以兴建一座厨馀厂。政府必须好好善用这些资源,优先提升本港处理厨馀的能力。
废纸回收在本港运作多年,过去虽受物料进出口政策波动影响,一度出现废纸围城危机,但整体回收配套尚可应付。塑胶却是另一项挑战:一九年回收率只得百分之八,少得可怜。目前已陆续推展绿在区区的回收便利店,以及中央收胶计画,但成效仍有待观察。另一边厢,塑胶饮品容器的生产者责任制及管制即弃胶餐具的公众谘询分别已于今年完成,政府要一改「叹慢板」的作风,从规范生产者及管控消费者需求,加强「走塑」成效。
废物管理涉及众多范畴,不能一蹴而就,目前的回收配套亦有其不足之处,而垃圾徵费正正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带动其他减废回收政策的推展。它为社会提供减废回收诉求,亦令决策者加快步伐完善相关法规。否则,我们距离《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定下的四成至四成五减废目标,只会愈走愈远;香港亦永远走不出「愈多垃圾;愈多堆填区、焚化炉」的无限轮回。
余健纲
绿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项目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