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学年劲减逾80班
2021-10-01 00:00
教育局每年均会于九月开学后,透过电子系统及到校实地点算,核实学校实际在学人数(俗称「点人头」)。当局公布,相对今年三月批核的二一/二二学年总班数,公营小学一共减少十五班小一,而公营中学一共减少八班中一,昨已发信通知学校。
据《小学概览》披露今年三月各小学批核开班数,较去年共减少六十六班小一;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早前曾解释,班数是按照将离校的小六级班数而厘定,非反映实际学生流失情况。如今「点人头」后确认须进一步减十五班,令全港小学今学年的班数较上学年少逾八十班。
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胡艳芬直言,学界对再减十五班感惊讶,认为如今情况足以反映,学界明显受移民潮及其带来的「音乐椅效应」影响,「原本这几年的人口数字变化相若,但现在跌至只有五万人,确实是有几千学生『唔见咗』。」
胡艳芬又指,当局今年将参加网课的跨境生等学生人数计算在内,九月开学后流失的数字,已不再是跨境生未能来港上课等原因导致,目前学界面临很大困难,教育局应尽早与学界展开商讨,并建议即时于学额过剩地区实施全区小班教学等。
教育局今年推出新措施,在点算时考虑个别学校过往的收生情况。资助小学校长会荣誉主席张勇邦指,这属今年推出的「宽松」措施,在考虑处于减班「边缘」的学校时,会将该校过往三年的收生情况,例如受家长欢迎程度、接获的「叩门」数等,纳入特别参考。「所以十五班已经是『努力』过之后的数字,实际上需要减少的班数更多。」
张勇邦形容今次属「权宜之计」,他强调学界一直要求与当局商讨短、中、长期对策,在危机情况下,应考虑全港划一推行小班教学政策,而非采取鼓励态度让学校自行选择。「长远而言需有『可加可减』,例如以往因人口增长而加派的学额,在人口下跌情况下,相关学校可减这些学额。」他认同,应优化如今按班数计算教职员编制及拨款额的做法,例如在学校固定班数、但变改班额的情况下决定拨款,「但开班数和每班学生要有一个限度,而且要因应各区区情,商讨出一套适合全港性的制度。」
教育局补充称,核准班数受多项因素影响,反映适龄学童人口的整体变化及流动情况,包括搬迁、家长选择,从公营学校转到直资、私立或国际学校就读,以及外移或迁入本港的学童人口等。
适龄学童人口下跌,亦影响中学收生。教育局昨公布,经「点人头」后,全港公营中一核准开班班数,较三月批核的总班数减八班。有中学校长预计,与「移民潮」及衍生的音乐椅效应、跨境生因新冠疫情未能来港等有关,期望当局公布学生流失数据,与学界思考应对方案。有取录跨境生较多的中学校长则指,当局把参与网课堂学生亦计入在学学生,有助稳定学校生态。
教育局统计本学年开班数目,相对三月公营中学中一班数,共减少八班,外界认为取录较多跨境生的北区等地区情况最为严重,但新界校长会主席邱少雄指,虽有个别跨境适龄学生,考虑到通关无期而未报读本港中学,但学校一直为已入读的跨境生提供网课,在当局把参与网课学生,点算为在校学生的措施下,稳定学校生态,故多区「灾情」不算严重。
邱少雄预计,减班或与今年突然出现的移民潮有关,「因应个别国家放宽移民政策,有别以往仔细计画,今年不少移民得较急。」减班势必影响到按班师比计算的教师编制,邱少雄指,近年学校工作繁重,业界正争取调整班师比,以改善教师人手情况。
东区的港岛民生书院校长严志成估计,「移民潮」下适龄中一生离港,部分学生选择插班到其他名校或直资中学,造成音乐椅效应,再加上有跨境生及非华语生因疫情未能来港,令实际参与今学年升中的学生人数,较当局估算少,官津中学因此减班。严志成指,学界至今仍缺乏移民潮下学生流失数字,亦不掌握无法来港的跨境生及非华语生人数,促请政府公开数字,让学界按照实际情况,与当局研究应对方案。
在疫情及移民潮夹击下,直资学校亦出现退学潮,包括拔萃男书院、拔萃女书院、德望学校、圣保罗男女中学等直资名校,更刊登招收插班生的广告,其中德望学校在学校网站指,现正招收中一、中二及中四级,今学年下学期入学的插班生,申请下月一日截止。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