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工厦健身室无王管安全成疑

2021-09-2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疫情下不少人喜玩健身,令二十四小时健身室日益流行,惟不少场所安全措施成疑,早前更有男子操练期间遭杠铃压胸致死。本报追查发现,不少开设在工厦的健身室没有职员及教练驻场,更让客人独自「包场」锻炼,记者随机抽选当中四家「无人店」向当局查询,证实全部均违反地契条款经营。有保险业界人士指出,健身室违规经营难以购买保险,一旦客人健身期间遭遇意外,死伤者家属难获赔偿,或须耗时费神兴讼索赔讨还公道。

无人健身室违规工厦开设,一旦遇意外难获赔偿。不分昼夜让人锻炼身体的二十四小时健身室大行其道,当中不少更无职员驻场,予人感觉私密度甚高,加上不用缴付高昂入会费、年费或月费,吸引不少客人光顾,但部分人使用健身器械锻炼前未曾接受教练指导,或仅通过网上影片自学,一知半解下容易弄伤身体,甚至造成严重意外。今年四月二十七日,一名中年汉在上水一家二十四小时健身室使用多功能健身器械史密夫架(Smith machine)的杠铃举重期间,意外遭杠铃压胸导致昏迷,送院延医六日不治。本报记者追查更发现,不少全日健身「无人店」在工厦开设,潜藏更大危机。

记者日前随同一名从网上自学健身不久的陈先生,以客人身分前往沙田火炭某工业大厦内的二十四小时迷你健身室,当抵达门口,陈随即按下健身室负责人提供的电子门锁密码入内,「一百六十(元)包场九十分钟,转数快畀钱就可以,抵玩又方便!」

踏入面积约三百尺的健身室,发现没有职员在场,仅设有一部闭路电视,让健身室负责人监察场内情况,但相信镜头没法覆盖场内所有位置,陈进行简单热身运动后,逐一察看十多部健身器械,未几按照器械上张贴的简单说明锻炼,但身躯不时左摇右摆,姿势明显不正确,举重期间亦因力有不逮,几乎被掉下的杠铃砸到脚掌。陈笑道,他刚学健身一个月,因不欲向大型健身室支付较高昂的费用,亦不欲付费寻求教练指导,因此自学后前往「无人店」锻炼,「应该无问题,玩多几次就识玩!」

记者随后搜寻网站和社交平台,发现除了有连锁式经营、信誉良好的二十四小时大型健身室外,有逾二十家开设于工厦的小型健身室,当中大部分是小本经营的「廿四店」或「无人店」,不少更供客人「包场」,可独自一人或与数名友人健身,于是随机抽选长沙湾青山道、荔枝角汝州西街、观塘道及新蒲岗八达街四家设在工厦内的健身室向地政总署查询。

署方表示经了解后,证实全数违返地契条款,分区地政处已向单位业权人发出警告信,要求纠正违契事项,一般而言,如限期届满后仍未纠正,会将警告信送交土地注册处注册(俗称「钉契」),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执行契约条款行动的权利。

有资深健身教练表示,当局一直没有监管私营健身室,经营者只需领取商业登记便可开设,随着近年「廿四店」盛行,小本经营者纷纷在租金便宜的工厦单位开设,「无职员或教练驻场,悭番人工,放几部机(健身器械)就可以做生意,成本好低。」他又称,类似健身室用「包场」私密度高去宣传,而且收费低,故吸引不少顾客,但客人如是初学者,乱玩健身容易发生意外,甚至未被发现导致延误抢救,随时重演健身室「杀人」事件!

教练续称,由于当局没有制定任何条例和指引,故此没有明文规定要求私人健身室为顾客购买意外保险,只由经营者自行决定,不过大型健身室通常有购买,以保障客人、提高服务质素和减少客人遇意外后发生的争拗,但大部分小型健身室为减少成本均没投保。

国际专业保险谘询协会会长罗少雄指出,违反地契条款在工厦开设健身室,没法向保险公司投保,健身人士若健身期间遭遇意外导致受伤或死亡,伤者或死者家属难获赔偿,只能耗时费神循民事诉讼索赔讨还公道,惟若有关健身室以公司名义经营,且欠缺资产,随时不获赔偿,即使转向负责人追讨,负责人亦可能同样没有资产,甚至索性申请破产,均无法获得赔偿,呼吁市民切勿到违规健身室健身。

罗强调,法例只有规定市民购买汽车、劳工及大厦第三者风险保险,未有规定健身室投保,市民前往健身室前应了解清楚对方有否购买保险,另可自行购买个人意外保险,务求获得充足保障。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