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发展3%绿化地带 让60万人安居

2021-08-29 00:00

早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一研讨会指出,期盼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劏房、笼屋。笔者所属的政党最近就《施政报告》提出建议,其中一点就是建议政府全面审视超过一万六千公顷的「绿化地带」(下称绿化地),寻找公营房屋用地。特区政府曾估计,只要发展百分之一绿化地,就可提供约八万九千个房屋单位;笔者认为,若特区政府能够发展百分之三的绿化地,就可提供接近二十七万个住宅单位,至少能够容纳六十万至七十五万人居住,对解决「房屋荒」极有裨益。

所谓「绿化地带」(绿化地),主要为市区或已发展地区外围的斜坡和山坡,发展它们的难处,在于部分临近郊野公园,要发展它们阻力较大。在本港,「由生地变熟地」的过程需时,一个大型项目随时要用上十一年至十四年不等;至于在各市区或已发展地区旁的绿化地,要发展起来就更困难,因为政府既可能遇到司法覆核挑战,其改划申请亦可能被城规会否决;故此,要发展绿化地,比发展一般「生地」难度更高。

要有效且迅速地开发绿化地以至其他「生地」,首先必须有一套精简的城规程序,笔者所属的政党建议,政府应精简城规程序,包括减省制定规划概念图的程序、删减重复的公众谘询以至优化城规运作等;笔者认为,本来需要十几年规划、发展土地的时间,其实可以缩减一半。

解决了城规等程序问题,政府则要对绿化地进行全面审视。根据政府一八年的文件,全港有超过一万六千公顷绿化地,撇除交通运载力不足的地区例如北区,其他地区如沙田,有超过一千三百公顷绿化地;另一地区如荃湾,有超过一千二百公顷绿化地,若在不同地区找到更多可供发展的绿化地,将对解决「房屋荒」有极大帮助。

以沙田为例子,在政府之前物色的约二百一十幅具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中,沙田至少有七幅土地建议由绿化地改划为房屋,除了马鞍山其中一块地遭城规会否决改划,其馀大约六幅土地已成功改划,总面积约为六点二公顷的土地,共提供约五千六百个住宅单位。在沙田,现时会发展的绿化地只占当中少数,该区的绿化地是否还可以继续开发?该区有四条行车隧道,又有东铁线、屯马线以至将会开通的沙中线过海段,若能进一步开拓土地,将来的新房屋,就较容易有适当的交通及基建配套。

现时特区政府正推展「明日大屿」填海等拓地计画,问题在于,这还不足以应付本港未来或达九千公顷的土地需求。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以「三部曲」开发绿化地,第一步是全面研究全港绿化地及重点研究附近有交通配套的绿化地;第二步是从中找出有「发展空间」的绿化地;第三步则是配合简化城规程序,尽快推展绿化地建屋计画。只要特区政府能真正做到多管齐下,要解决土地房屋问题,就只剩下时间问题。

梁熙(民建联常委)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