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大学外选择多 考生心态要变

2021-07-22 00:00

中学文凭试昨天放榜,近一万八千名学生达到入大学门槛,而资助大学学额仅约一万五千个,虽然今年考生人数比过往少,竞争已没那么激烈,但当中仍有数千学生未能入读,至于其他二万多名未达门槛的学生,则要寻找其他升学机会。一直以来,学生与家长多以升读资助大学为目标,如不成功就会感到失落沮丧,但近年大专教育已变得多元化,自资院校水准不断提升,而专业导向课程密切配合就业市场,令考生选择大增,学生与家长应以新思维计算走那条路,前景绝不比入资助大学差。

读职训课程 成本效益高

今年考中学文凭试的学生约四万二千人,有五成多日校考生未达大学收生最低要求,近年政府致力为这类学生提供专业导向的高级文凭课程,愈来愈多学生报读,显示选择升学途径的心态已有转变。如果把进修视为投资,这类课程的成本效益颇高,一来多是就业市场有高需求的职业,如医疗保健、人工智能等,修读时间不用四年之久,毕业即可找到相关工作,薪酬与大学毕业生相差不大;二来可取得认可资历;三来仍有机会衔接大学课程。

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在高中已经分流,部分学生走上技术培训之路,并安排进入大企业受训,成为工程人员,香港职业训练局课程方向也相近,从就业前景看,是资助大学以外的好选择。

除了上述职训课程,近年一些公共机构也开办人才培训,例如港铁学院和机管局航空学院,就是突出典范,学生毕业后即加入两个机构,任不同部门的技术人员,并可再考取更高的专业资历,在就业之路稳步前行。

至于达到入大学门槛的近一万八千名学生中,有数千人未必能升读资助大学,而自资大学可以成为他们另一个选项。据本报蒐集的资料,有逾十所自资院校,纷纷向符合升大资格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奖学金,减轻他们的学费负担,目的是与八大竞争学生。因为这些院校近年都锐意增加学位课程,以提高学校的地位,故须大力争取考生入读。

自资院校进取 吸引学生

对考生而言,这些院校提供的自资课程中,不少是实用性高的专业学科,如广告设计、金融分析、人力管理、营养健康等,切合就业市场需要,而一些院校的教学水平已与资助大学相若,加上政府维持给每名学生每年三万元的学费资助,相信可吸引一批达升大门槛的考生入读。

当然,这类考生也可考虑到外国和内地升学,事实上愈来愈多学生看到内地创科发展神速,选择北上读大学,希望未来在科技领域驰骋。

对于如何选择升学,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程式,学生和家长应该评估未来社会发展大趋势,建立新的思维,改变固有成见,就会明白在资助大学以外,还有很多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皆有好机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