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科企大数据如被取 严重威胁国安

2021-07-18 00:00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今年三月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中国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反垄断明确提出「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要求。

中央政府言出必行,近期频频出击审查及检控违规企业,较为瞩目的案例包括「蚂蚁集团」于去年十月因违犯国家市场规律而被煞停在沪港同步上市计画、「阿里巴巴」于四月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政府重罚一百八十二亿元人民币、「滴滴出行」应用软件于七月初因触犯用户个人私隐法例已被罚即时下架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央政府的连串严厉监控行动,反映出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平台广泛利用该技术去了解客户日常生活及习惯,然后进行个人化产品推广及销售,从中获利,但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客户个人数据,他们可以在客户不知情地进行其他涉及侵犯私隐(例如政治推广、散播仇恨等)的活动。

以「滴滴出行」为例,它拥有以下的大数据:一是顾客大数据,「滴滴」只需输入顾客姓名,就可以查出他的身分证号码、居住地址、工作单位、出行频率、出行范围等个人信息。在内地曾乘坐过「滴滴」的人数以亿计,因此任何人能掌握「滴滴」数据,便能对中国人民的动态了如指掌。

二是地理大数据。「滴滴」充分利用中国几百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山川地貌、重点设施、医院出入口等数据,为顾客优化其出行路线。透过这些数据,公司很容易便能分析到内地民众的出行习惯、收入差异及各个城区的人流和物流等资讯。这些都是较敏感的数据,若落入黑客手中,他们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破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由此可见,国家对「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等科网巨擘的监管,并非单只是为了「反垄断」及「维护私隐」,而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忧虑并非中国独有,例如美国政府近年便大举向美国科企索取敏感资料。据微软公司透露,它平均每天收到十宗美国司法部要求获取个人资讯的密令,一年累积达三千五百多宗。外界相信微软只是冰山一角,其他拥有大量民众个人资料的科网公司如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亦曾遭遇过类似的待遇。「滴滴出行」不听从国家相关部门的劝告,坚持于六月三十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是「滴滴出行」的最大投资者,持有公司约两成股份,而美国优步(Uber)占约百分之十二。再者,上市后公司将会引入不少外国小股东,形成一股很大的外国势力。

在近年中美贸易战的阴霾之下,令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滴滴出行」在美国所设的分总部,随时会被美国政府强制提供中国顾客及地理等大数据,若如此,无疑对中国构成极大风险。

基于以上科网企业的相关经验,中央政府制定了严谨的监管政策,「网信办」于七月十日指出,掌握逾百万用户个人资料的中国企业,若计画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据悉内地已有两家企业,包括中国健身应用程式Keep,以及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煞停了赴美上市计画。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类科网公司可以认真考虑移师到香港上市。在「一国两制」的优势之下,公司可继续追求它们的国际科创梦。同时,笔者建议香港争取此机会做好「国际创科中心」的角色,配合中央「国际国内经济外循环」战略,协助国家「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