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定教学指引 违法律道德不应探究
2021-06-03 00:00
新学年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细节尘埃落定,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见图)昨在网上专栏「局中人语」撰文,首次以「公民科」作为新科简称,指九月将为公营及直资中学,发放每校三十万元的一笔过津贴。当局在通告指,津贴可于未来三个学年,用于支援公民科的教师教学、发展或采购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举办校本学习活动、联校或跨课程活动等;但不能用于聘请人手、采购外间培训服务等。
课程发展议会已通过《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及评估指引》,就早前公布的课程三大主题及学习重点,提出补充说明(见表一),例如「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主题下的「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课题,加入「国家及香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贡献」、「当有疫症爆发和蔓延,应尽公民责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等论述,与早前仅提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处理有别。「科技发展与资讯素养」课题,亦在资讯科技的发展特徵,加入「包括充斥虚假资讯」的描述。
至于教学方面,部分内容沿用高中通识教育科的指引,但增添不少新建议及原则。在涉及探究学习范畴,明确列出任何违反法律或人伦道德的事件或课题,不应作为题目;教师不应引导学生将探究方向囿于正反二元对立的角度,并指「不少涉及历史文化、道德标准、法理法治、宗教、民族的课题,没有正反二元对立的角度。」
涉及是非对错分明、法理清晰的议题,教师须明确地列举历史、道德标准、法理等事实,向学生指出议题不存在讨论或妥协空间,更不可肆意扭曲事实发展。教学策略方面亦特别指出,学生的观点可能未及全面或有偏颇,教师不能置之不理,须作配合课程宗旨和目标的评讲与总结,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和正面的价值观。
指引列明须让学生具备「一国两制」的知识基础,在涉及国家与香港特区宪制关系的课题,「应从国家《宪法》和《基本法》的宪制基础去理解」。教师亦须根据课程架构三个主题,按先后顺序施教,即中四教授「『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中五教「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中六始教「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当局亦表示,学校不应在初中开设校本公民科,与近年不建议初中开设通识教育科看齐。
对于公民科津贴如何运用,资深中学校长赖炳华认为,可根据每校需求,厘定运用津贴的优次及款额,「例如现时疫下不便到校外实地参观,校方可用津贴购买VR(虚拟实境)参观外地或博物馆的软件等。」他认为,教师较需要参考书和教学材料,尤其针对历史议题的国际著作,「外国有很多优秀学者撰写的,客观的参考书,当局也可提供建议书单等,鼓励教师购买参考。」他又认为课堂教学,在于如何客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议题,毋须自行限制。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