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给香港青年力争上游的机会
2021-04-20 00:00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古人又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般至理名言过去的确鼓励无数人,也成就了不少脱贫致富的佳话。然而一场新冠疫情横空而来,高速推动科技发展的巨轮。全球的债务危机、社会环境的转变,莘莘学子尚未踏出校门已经要面对「赤字」人生。
是年轻人不够努力,未有洞察先机,随机应变吗?
这非能一概而论,尤其大部分「高学历」年轻人并非没有投放金钱和努力去装备自己,他们并非完全「被动」。只是社会的上流阶梯较窄,除了经济因素,社会产业仍欠缺多元化,未能为劳动市场提供更多种类或高阶级职位。首先,在这个「无限可能」的时代,社会或有必要调整「学位」等于「成就」的谬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须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认受性,及创新技术的培训机会。就以几年前兴起的电竞产业为例,早期香港社会的接纳程度仍比内地及外国低,直至大专院校开启相关专业课程,电竞更正式被纳入二〇二二杭州亚运的「智力项目」,其发展潜力及专业程度不容小觑。
对于家庭经济紧绌、缺乏资源的年轻人,社会应为他们提供更多支援,给他们一个平等机会去融入社会和开拓眼界。公营或商业机构可考虑与社福机构设立师友计画,或开放更多实习岗位。百花齐放,加强社会的机构性流动,也能纾缓跨代贫穷的问题。
世界对创新产业趋之若鹜,对创新型人才不断渴求,正好为年轻人开辟了一条力争上游的新路径。社会须建立一个无阶级的创业环境,为低收入一群提供更多弹性机会,透过初创企业孵化计画、小型企业资助、共享工作环境鼓励创业,打破低收入者只能从事低技术工作的困局。政府于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创新及科技基金」和「电影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援从事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年轻人,同时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元素。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往来日渐频繁,愈来愈多港资企业进驻,粤港澳青年的交流合作有助推动发展。适应力较强的新一代青年,不妨转守为攻,主动出击。除了政府推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画」、「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画」,社会上也陆续开设跨境业务相关的专业培训及课程、青年考察团等,让年轻人加深认识大湾区的就业环境和生活配套,发掘更长远的路。
改善青年贫穷问题,将有利社会长远稳定和谐发展,减轻长者的经济负担。疫境下,年轻人不用对未来失去信心,所谓「有危便有机」,机会可以创造,但机会不会等人,要及时把握。不过,香港人一向反应快,而且灵活变通,成事在人,我相信青年人将为我们带来一番新景象。
杨政龙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香港青年联会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