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现行差饷制度会造成「能者『少』付」?

2021-03-22 00:00

以现时的差饷税率计算,部分指标屋苑细单位的每平方米应缴差饷,较大单位高,意味居于这些细单位的市民,为每平方米居住空间承担的差饷责任,比大单位住客还要大。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预告会研究采用累进制徵收住宅差饷,能否做到「能者多付」﹖

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建议检讨现有差饷制度,包括研究引入累进差饷,及为自住物业的差饷提供恒常宽减,冀藉此达至「能者多付」原则。

无独有偶,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在今年一月发布了《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1》(下称《绿皮书》),当中亦有提到差饷改革。《绿皮书》建议将住宅物业差饷徵收百分率调高至一成五,自住业主则可获豁免,维持所缴差饷率在百分之五。

在现时划一差饷税率的情况下,单位租值愈高,应缴差饷的金额亦愈高,看似已达到「能者多付」的目的,而实行累进差饷,只是进一步要求富人付出更多。

不过,若以每平方米的差饷分析,却可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以下将以二○二○/二一年度估价册中,黄埔花园、嘉湖山庄及沙田第一城三个屋苑住宅单位的数据为例子。

根据二○二○/二一年度估价册,差饷物业估价署会将每个屋苑的估价单位,按实用面积分为小型(七十平方米以下)、中型(七十至九十九点九平方米)及大型(一百平方米或以上)单位三个组别,并各自以第二十五百分位数、中位数,以及第七十五百分位数估价,得出组别相应的应课差饷租值。

上述提到的三个屋苑,若抽取每个组别中,以中位数估价计算得出的应课差饷租值,再以划一徵收百分之五计算差饷金额,黄埔花园小型单位的应缴差饷为一万零二百六十元、中型单位为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五元(资料中未有显示大型单位的数据);嘉湖山庄小型单位差饷为五千七百五十四元、中型单位为八千七百一十二元,大型单位为一万零八百五十四元;沙田第一城小型单位为六千三百六十元,中型单位为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元(资料中未有显示大型单位的数据)。上述数据得出单位愈大,差饷金额愈高的结果。

但若就每平方米的应课差饷租值进行计算,结果又会如何﹖以黄埔花园为例,按估价册显示,屋苑小型单位的平均实用面积为五十二点一平方米,中型单位则为七十五点三平方米。若以第二十五百分位数、中位数,及第七十五百分位数估价分别计算得出的应课差饷租值,除以平均实用面积,可以得出小型单位每平方米的应课差饷租值为三千四百六十一点八元、三千九百三十八点六元及四千四百七十九点八元,而中型单位则分别为三千四百三十点三元、三千六百零五点六元及三千八百七十六点五元,这显示中型单位每平方米的应课差饷租值,较小型单位为低,并连带每平方米的差饷金额亦有同样结果,小型单位每平方米的差饷金额为一百九十六点九元,中型单位为一百八十点三元。同样的计算方法套用在其馀两个屋苑,亦得出相同的结果。

由此可见,虽然从整体金额看,单位愈大,应缴的差饷金额的确愈大,但若除开每平方米看,实际上单位愈小,需缴的金额便愈高,变相是「能者『少』付」。

当现有的制度下已产生相关情况,若按港大《绿皮书》的建议,将非自住物业的差饷徵收百分率调高至一成五,有机会进一步扩大细单位和中、大型单位每平方米差饷金额的差距,加剧变相「能者『少』付」的问题。

当然,政府也可选择按租值分级。以嘉湖山庄为例,假设细单位(平均实用面积五十点五平方米)的差饷税率为百分之五,中单位(八十九点九平方米)为一成,大单位(一百一十七点六平方米)为一成五,以中位数估价计算的差饷金额分别为五千七百五十四元、一万七千四百二十四元及三万二千五百六十二元,而按每平方米计算的差饷金额则为一百一十三点九元、一百九十三点八元,以及二百七十六点九元。换言之,以上述方式徵收累进差饷,将可改变「能者『少』付」的现象。不过,这做法也有机会令投资者对中低价单位的需求增加,带动细价楼楼价上升,对上车客不利。

由几年前开始,本港出现大量主打面积细、价格较低的「上车盘」。但随着楼价上升,细价楼楼价被抢高,出现单位愈细尺价愈贵的情况。同时,细价楼租金及尺租亦大幅上升,甚至有开放式单位的尺租比豪宅更贵。

虽然在社会运动及新冠肺炎疫情夹击下,本港楼市升幅稍为缓和,但居于细单位的市民的生活负担,仍然不容忽视。无论如何,现有差饷某程度存在「能者『少』付」的问题,的确有需要检视。政府在考虑使用哪个方案时,宜先认清政策最终想达到的目的,再作选择。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