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倡湿地缓冲区「松绑」 释放四百公顷土地供应

2021-03-10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本港土地供应紧张,政府亦急于寻找合适用地建屋,但部分位于湿地缓冲区土地,目前却沦为货柜场、货车场等,未能作适当发展;新地认为,目前位于湿地缓冲区地皮共涉达约一千二百公顷,当中约三百至四百公顷,具备发展住宅的潜力,建议可释放出来兴建住宅,更可在生态环境保育,以及物业发展上并存,有助修复荒废农地,并藉此以增加楼宇供应,达致多赢的局面。

湿地缓冲区原为分隔湿地与城市之间的地皮,但部分湿地缓冲区土地,由于缺乏规划,往往沦为货柜场、货车场,甚至作仓库用途,未能做到环境及生态保育之馀,亦未为土地带来适当发展。

在现时住宅土地供应匮乏下,新地地产策划及发展部策划总监刘志远认为,目前湿地缓冲区地皮共涉及约一千二百公顷,当中约三百至四百公顷,具潜力发展作住宅用途,藉此增加本港土地供应,更可达致多赢的局面。

但认为在发展湿地缓冲区地皮上,亦有四项元素需要克服,当中最主要为克服保育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湿地上的生态保育,并且与物业发展上并存。此外,亦要处理基建及交通问题,例如道路网络等。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土地位处祖堂地邻近,因祖堂地本身较难作买卖,若要作合并发展,具备一定难度;最后在发展上也要与政府间相互良好沟通。新地代理地产策划及发展部规划总监黄舜浣称,若发展位于湿地缓冲区的项目,地积比率达一点五倍至三倍,会较为合适。

至于新地过往亦曾发展位于湿地缓冲区的项目,为天水围Wetland Seasons Park,于一四年向政府购入,做到发展及保育并存,新地代理执行董事陈康祺称,项目发展过程具挑战性,并要与政府部门,以及毗邻的湿地公园沟通。

由物业设计规划、通风、雀鸟的飞行习性,以及大厦的外墙及玻璃物料,均有作考虑,并采用创新的施工方法及安排,无论嘈音、污水及灰尘等均有严格控制。此外,建筑物高低有致,最高那一幢物业,虽楼高十层,但较远离湿地公园,其馀物业采阶梯式降至五层及两层,证明发展与保育并存。

此外,同系元朗PARK YOHO,则位于湿地缓冲区旁,为结合湿地保育与住宅发展,并修复毗邻的荒废农地,目前变作半自然咸淡水湿地,具环境及经济可持续性,并由私人管理。

该幅湿地占地逾五十万方尺,录得的物种由一五年的一百七十种,增至去年的三百三十种,包括属近危级别的物类,由于经复修的湿地,设计以自然为主,不须再投放大量资源维持运作,而且前期发展时,发展商已投放大量资源,目前业主只须负责极小部分费用,湿地的营运费用占管理费约百分之三,占每方尺管理费一毫子。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