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没有最疯狂的资产泡沫
2021-02-09 00:00继〇八年金融海啸后,全球正再一次经历资产泡沫狂潮。以美国联储局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自去年三月以来采取了「无限量宽」,尝试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避免出现大萧条。不过,实体经济尚未明显好转,资产价格已经急涨。
由于美元被全球广泛使用,量宽的影响亦随之波及多个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在热钱大量涌入之下,新兴市场须要面对汇率升值、资产泡沫及物价上涨等压力。受联系汇率影响,香港亦有类似情况。虽然经济一片淡风,失业率亦升至新高,但楼价依然坚挺,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私人住宅楼价指数,二〇年十二月底为三七九点三,与一九年底的三七九点二相若。
资产价格上升过急,超乎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或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自美国于〇八年实施量宽措施,到一七年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其间香港的坚尼系数一直高企,而私人住宅楼价指数由〇八年底的一〇四点八急升至一七年底的三五二点七。资产价格飙升,拉阔了有楼和无楼人士的差距,在供应持续紧张之下,市民置业难的问题不断发酵。
量宽或许能挽救一时的经济危机,但社会却要付上长远的代价。美国自一七年十月开始「缩表」,进入加息周期,惟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缓慢,一九年又因经济增长放缓而停止「缩表」。旧泡沫未除,又遇上比金融海啸更大的「黑天鹅」——新冠疫情,而这次的救市力度更猛,所以资产泡沫能发得有多大,无人能知,但泡沫发得愈大,爆破时的破坏力就愈大。
我们必须正视,量宽会否已成了戒不掉的吗啡?更令人担心的是,决策者失去耐性,放弃尝试以不同方法化解问题。经济下行是一个调整过程,如果遇上困难就以量宽镇痛,只会加深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退一步而言,即使量宽是不可避免,仍希望决策者能善用多元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同时为大众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避免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面对资产泡沫,人们更应警醒,避免盲目入市逐利。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