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改革致人手过剩 中学助教师转教中史
2021-02-09 00:00
高中核心科目课程与评估的优化方案日前出炉,而课时及内容减半后的通识教育科,九月起重新冠名,在中四级起推行。天水围的天主教培圣中学,校长郭富华认同,现行的通识教育科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较吃力,删减内容能减轻负担。校方计画每周缩减两个课节,衍生教师转型的问题,现时学校共六名科任教师,四人属于专教,两名则为兼教,他形容学校情况较「幸运」,通识教育科科主任将于三年后退休,另一名科任教师有良好中史背景,可替补另一名将退休中史科教师的工作,至于其馀教师任教新课程外,亦任教初中生活与社会科,相信能解决人手问题,「将与他们讨论转型方向。」
新课程有三分二内容与国情相关,郭富华指科主任精通国民教育,相信可协助学校顺利过渡,但不会参考他校做法,制作校本教材,避免「误触地雷」,「以免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该校中三的跨境生何同学,将是通识教育科改革后的首批学生,他坦言现行课程内容多与本港有关,因居住内地关系,较难理解相关议题,而新课程较多国情内容,「相信新课程亦可协助港生认识及接纳中国,消除偏见。」他又认为课程减半后,内容更贴近生活,而评级改为达标与不达标,亦能减轻学习压力。
至于中文、英文及数学科,郭富华指,考虑到语文学科需长时间学习,方能掌握阅写听读能力,而数学科课程实际未有减少,故暂不打算删减课节。虽然核心科目合共释放课时,相当于一个选修科目,但他坦言,要评估学生能力后,始决定会否鼓励他们多修一科。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