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校本管理也「异化」?

2021-01-20 00:00

校本管理,似乎一直争议不断。从二千年初大的办学团体极力反对,到在反国教事件、兴德学校事件和近两年家长对部分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满,虽然这些教育界事件彼此完全不同性质,但几乎都牵涉到对「校本管理」的争议。「校本管理」到底何方神圣,何以事事与之相关?这里至少要从政策本意和实际运用两个方面,方能理解。

先说政策本意,自《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即俗称《校本条例》)通过之后,规定必须在所有中小学(除了少量可豁免外)成立法团校董会。成员﹕办学团体代表占不多于六成,同时引入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占四成。这等于改变了以往办学团体是学校事务唯一决策者的局面,引入了「持份者stakeholders」,参与校政管理。

校本管理原本的重点是,透过成立包含办学团体、家长、教师和校友代表组成的法团校董会,赋予学校在人事和财务上有比以往更大的自主权和管理责任,既方便学校以更灵活和更适合学校自身校情的方式来调配资源,促进校务和学生发展,亦同时增加了学校各方「持份者stakeholders」的参与,以期达致更能向各方问责、令其满意的学校管治效果。但实际落实之后,为甚么一直引起社会的质疑声音,以至于当局要成立检讨委员会来加以检讨?

首先是校本管理的「泛化」。本来校本管理仅仅指透过成立法团校董会以落实上述措施﹗但自〇四年条例通过之后,似乎校本管理已经变成一种「精神」,一种新的「教育上的政治正确」,逐步溢出原有的适用范围,变成遍及课程、学与教、处理校园投诉、教师薪金计算、国民教育等整个教育范畴的方方面面!

明明存在一个统一DSE考试的课程,但在把宏观的课程刚要,转变成具体的上课教材时,则强调「校本自主」。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通识教育科和国民教育,每隔一阵子,便有非常具争议性的学校教材、考试题目或教学手法被报道。询问当局何以如此,得到的回应却是一句「校本自主」。

以往处理校园发生的投诉,包括学生或家长投诉老师、学校,或者老师投诉老师、老师投诉学校管理层等,不同性质的投诉,其实有不同的处理渠道方式,有些应该由学校处理,有些由教育局或者操守议会处理。但一句「校本」,变成首先甚至主要由学校来处理,不论性质。

至于近年有办学团体计错教师薪金,而教育局又未加检视,匆匆出粮,事后又猛然发现出错,勒令学校通知教师缴回多出的薪金,不仅局面难堪,而且反映了「校本管理」和局方监管两者协调上的漏洞。而兴德学校事件,更加反映了连「校本管理」最初心的部分……引入持份者参与学校管治,一样出了管治失效的问题。难怪有意见认为,「校本」成为了当局推卸监管责任的政策修辞。

邓飞

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