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源:有「两制」泛民便有角色
2020-11-30 00:00
对于民主派的未来,叶认为目前没有踏实的基础思考定位,并受客观环境限制,包括不知道辞职后的议员还可否参与下次选举。他说当香港仍有「两制」时民主派便有角色,若失去参选议会的出路,自然于其他地方寻出路,或变得更激进。
叶建源表示,中央和港府似乎看不到「暴」与「乱」背后,其实是民愤和民怨的爆发,「市民觉得我已用尽所有和平的方法,一百万、二百万(游行),你仲想点先?」他批评港府对民怨没有触觉,特区政府在去年六月九日的「一百万大游行」中,明明有「撤回」的重要时机,却选择了「暂缓」,以为这等于「撤回」,但当时社会已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他又说看不到外国有大角色,而矛盾一定要先发生在香港本土内,才有乘虚而入的机会。
至于民主派是否不应触及「寻求外国制裁」的事?他认为大家尝试以不同方式,希望解决当时的矛盾:「立法途径不行,政治对话不存在,甚至市民大规模游行都行不通。」由于本来可用的方法不通,衍生戏剧性的做法。
就着未来民主派将如何定位、重整旗鼓,叶建源认为未来主导角色在于中央和特区政府,包括中央如何定位香港、如何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及尊重香港原有自由、是否愿意克制自己角色还香港高度自治等。他形容中央与香港民主派强弱悬殊,民主派受客观环境有好大限制,「某程度上,如果有『两制』民主派就有角色,如果是『一国一制』就无角色。」
回想起十一月九日与民主派开记招交代若人大DQ议员将会总辞当刻,叶建源未有时间与教协商讨,事后他分别向理事会和会员交代,大家都感到无奈,但仍然体谅。他则指,其实早于八月定下总辞决定,因当时政府取消换届选举、人大宣布延任,DQ四的说法流传已久,「当时民主派已有共识,若可以全部留下延任,没有理由被建制派垄断议会,想不到十一月时出尔反尔。」他又说,八月时教协做过议会去留的调查,理事会曾有讨论,认为守下去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做到,包括全体民主派延任,「至十一月这条件已不存在了,被破坏了。」他相信,DQ四人后,仍陆续有来,立法会战线已无险可守。
没有议席的日子,叶建源不能再于立法会「咪兜」回应事件,不过他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未有担忧,因为将来他可以继续使用教协平台关注教育事件,「是没有那么方便,不过仍可做到。」至于未来他或教协,会否再参与立法会选举?叶认为选举仍是体现民主的制度,仍然要珍惜,不过目前一刻谈论选与不选,属言之尚早。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