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将现「供应地陷」 吁政府省程序追落后

2020-05-03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政府于二○一八年起将公私营住宅比例改为七比三,减少私楼以增加公营房屋供应。团结香港基金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私人住宅供应量在去年起急跌,预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将于二○二三年起浮现,该会副总干事黄元山解释,由于近年多幅私宅用地由改划而来,因此发展周期较长,部分更长至八年才落成,他形容将会出现「供应地陷」;至于长远供应的洪水桥发展区等多个综合发展项目亦因不同原因延误,该会促请政府必须透过省却官僚程序,尽快增加住宅地供应,目标将私宅供应量增加至二○一八年的二万伙水平。

政府前年将新落成公私营房屋单位的目标比例从六比四调整为七比三,《长远房屋策略》的私人住宅供应目标因而被大幅削减至一万二千九百伙水平。团结香港基金认为,本港私宅供应用地本来已十分短缺,但经调整后,当局在公营房屋用地亦未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令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更为严峻,预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将于二○二三年起浮现。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元山解释,政府在修订公私营房屋比例后,于卖地市场推出的用地愈来愈少,再加近年多幅私宅用地由改划而来,因此发展周期较长,部分更长达八年才能建成,他形容届时会出现「供应地陷」。他称,私宅落成量于去年已明显下跌,远低于过往一万八千伙的平均数,他认为政府急需追落后,增加私宅用地供应,并以二○一八年的二万伙为目标。

政府在减少私宅用地供应后,公营房屋用地亦未能跟得上,黄元山指出,属长远供应的洪水桥发展区等多个综合发展项目亦因不同原因延误,因此认为政府必须「造大个饼」才是最可取的方法。他批评,政府转了公私营比例后,早前直接将九幅分别为安达臣道及启德的私楼用地转为公营房屋用地,惟建造公营房屋的速度却未如想象中快,又没有增加地皮供应,因此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对于政府预计未来三至四年的一手楼潜在供应达九万五千伙,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认为,政府对有关数字过分乐观,并强调政府近十年对私宅供应量的估算,多次均低于实际落成量。他解释,每个建筑项目的发展周期亦不同,以港铁项目为例,部分需要六至七年才能建成,惟政府却直接将该批用地视作未来三至四年的潜在供应。

叶文祺对公营房屋的供应亦不乐观,他认为过去五年,主要公营房屋土地来自改划用地,未来亦以这类用地的供应较多;不过现时政府已有多个可发展住宅的用地,亦因为官僚程序未能发展。因此他认为政府应透过化简程序,如将大规模用地分开改划程序,以及将部分程序同时间进行,以加快整个流程。

他建议,政府在改划土地供应上革新程序,授权一个中央小组,以协助相关申请单位进行规划及提交有关土地发展的申请,减省行政程序及加快进度,及时提供土地资源及房屋供应。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