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周五办简帛医药会议

2019-08-13 00:00

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竹简、木牍、帛书记载的医药文献不断出土,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气功导引、性医学和养生理论等等,为中医中药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有中医院将这些秦汉方剂运用于临牀试验,成效显著。

由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研究中心、中医中药研究所、中医学院及台湾中医医史文献学会协办的「简帛医药文献国际会议」将于本周五及六(八月十六及十七日)在香港恒生大学举行,来自中医学界和古文字学界等不同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包括多位中、港、台的著名医师聚首一堂,围绕近年出土的简帛医药文献发表多篇论文。

会议主席、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张光裕教授指出,传世的医书种类虽然繁多,但经过历代的传抄,很多已非本来的面目,部分更已散佚不全。

二十世纪初以来,记载在竹简、木牍和帛书的医药文献大量出土,内涵非常丰富,除古方剂外,亦有人体经脉、炙法、气功、养胎、求子法、养生术、房中术等记载,绝大部分皆失传已久,不见于现世流传的医籍。

张教授表示,简帛医方距今虽然已有二千多年,但在临牀治疗的应用上,效果依然令人振奋,例如一九七二年甘肃武威出土的医简包含医方三十多条,药物数量共百馀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近年甘肃中医学院曾利用这些珍贵的古医方治疗六百多名风湿病人,有效率竟达百分之八十五,为简帛医药文献的研究带来莫大的鼓舞,「北京大学购藏的秦、汉医简包括大量古医方,新近出土的海昏侯墓西汉医简,成都天回西汉医简更发现了包括扁鹊仓公的《敝昔医论》、《六十病方》、《诸病症候》、《病源论》及《医马书》等,这些令人震撼的发现,都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讨论主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