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转制触礁反思未来 苏英麟:港华挑战仍在
2019-08-13 00:00
出任港华校长六年的苏英麟,本月退休卸任。任内最瞩目的,可说是前年带领港华申请转制直资,经过多轮谘询,最终未获教育局批准。苏英麟坦言,当时感到失落及难受,「经过几日沉淀,回头看整个过程,即使结果如此,也绝非浪费,反而彰显到一些价值与意义。」他解释,不同持份者在谘询过程中坦率,透明度高,无论正反理据均是「讲得明明白白」,亦重新凝聚校友,以多角度思考华仁以至香港教育。
被问到转制直资触醮,是败在谘询过程未臻完善,抑或是甚嚣尘上的「直资封顶」政策,苏英麟感慨,「有些事永远可以做得更好,但有些因素不是我们可以控制。」回顾港华转制直资,主因是应对多项挑战,尤其是中一适龄人口下跌,加上留给直属小学的学额未用尽,导致学校更难维持全开英文班的达标学生比例,恐动摇全开英文班的金漆招牌。苏英麟认为,未来几年中一适龄人口回升,「情况暂时看来乐观」,而当局亦表明研究教学语言「微调」政策,更大程度考虑师资能力,而非只看重收生水平,「我不敢讲是因为我们,令政府思考制度有否空间松动,但我们学生以英文授课是没有问题。」
提到与直属的番禺会所华仁小学关系,苏英麟指两校教师与课程主任有交流,协助学生衔接,但认为华小课程只为直升华仁而度身订造,做法未必适合,「小学有小学课程,如只为一所中学设计未必适合,况且对无意直升的毕业生也未必适合,反而更重要是学习兴趣及学科能力,而不需要基本一致。」随着华小今年迁往北角,学生结构及社经背景如何改变,他认为仍要持续观察,而港华与九华已成立服务网络,让学生、校友及家长有更多机会服务社会,特别是照顾基层所需。
苏英麟坦言,转制直资触礁未能争取更多师资,但相信即使维持补助学校的资助模式,教师亦会「愿意多行一步」,尽力照顾学生需求,「只要愿意去想,一定有办法解决。」提到最不舍得,他坦言是港华师生表现的团队精神,学生即使对社会争议有感受,亦会主动向他坦承相告,「我从不低估学生,但有时惊喜的是他们表现是讲道理,思量自己行动有否作用之馀,更考虑对学校有否影响。」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