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唔想濕氣纏身 中醫提醒避免9樣壞習慣
2019-04-17 15:40
春夏時節外面濕度高,身體容易感到不舒適,令人有睏倦和重滯的感覺。中醫指,水液所佔人體比例約為70至80%。身體的臟腑、經絡和細胞組織的活動都離不開水分的攝取、運行和代謝,任何一個環節運行不利都會產生水濕。
中醫提醒,日常不起眼的壞習慣都會令濕邪乘虛而入。以下列出的不良習慣,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1.重口味
腸胃功能直接影響體內的營養及水液代謝,嗜食油膩、過鹹、過甜等濃味的食物,會增加脾胃負擔,並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使水液代謝受到影響,水液代謝不利則易出現體濕。
2.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會加重脾運化濕的負擔,或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讓外邪有入侵的機會。因此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如吃素,最好在烹調蔬菜時加入一些薑、辣椒、花椒等熱性調味料,以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3.飲酒
酒助濕邪,尤其啤酒更是加重「濕邪」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酒精要少碰。夏季喜歡在戶外飲啤酒、燒烤的消暑方式要儘量節制。
4.吹冷氣
做完運動、行完街一身汗,不少人都喜歡對住冷氣降降溫,濕邪會藉機順著張開的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現在夏天比冬季時份患感冒的病人多,就是因為使用冷氣,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所導致。
5.濕髮入睡
有些人洗完頭髮喜歡自然風乾,或是濕漉漉的就坐在冷氣房,甚至還沒吹乾就睡覺,這種做法最易使濕邪侵入體內。
6.捱夜
經常捱夜的人,睡眠不好,容易導致脾虛,令消化功能變差,水濕運化受到影響,會導致體內生濕。
7.不通風
不注意房間通風,濕邪自然加重,長時間逗留這樣的空間裡也容易被濕邪入侵。平時要經常開窗透透氣,尤其是房間內濕邪重時。
8.久坐不動
久坐會使大腦供血不足,也就是氧氣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體乏、失眠、記憶力下降等情況,還易引發肌肉痠痛、肩頸僵硬及頭痛、頭暈等症狀。
9.少運動
少運動人體的經絡氣血就不暢通,體內水液不易排出,水濕內停;且越是不習慣多運動,淤積的濕邪就越多,造成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時間更會罹患多種疾病。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