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破解基因碼研究線蟲著稱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布倫納逝世
2019-04-07 19:18
200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南非著名生物學家布倫納(Sydney Brenner)上周五在新加坡逝世,終年92歲。布倫納在協助破解基因碼、以及使用線蟲作為研究人類疾病的模型系統方面,有著重大貢獻。
布倫納在新加坡生物醫藥科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周六發文告說,布倫納過去60年都致力於塑造現代生物學和對基因碼的理解。他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創舉,即採用C. elegans線蟲為研究人類疾病的模型系統,發現器官發育與細胞凋亡遺傳調控機制,令他在2002年,與同事薩爾斯頓(John Sulston)和霍維茨(H. Robert Horvitz)分享諾貝爾醫學獎。
布倫納又被稱為「分子細胞學之父」,自1983年首次到訪新加坡後,一直在當地生物醫學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推動新加坡在1985年設立首個重大科學研究機構: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IMCB)。他因此獲頒多個榮譽獎項,包括2000年的新加坡卓越之友獎,2003年的榮譽公民獎,以及2006年的國家科學與科技獎。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指出,布倫納是世界級科學家的典範,他的成就以及對研究堅定不移的熱忱將被銘記,並繼續啟發國大及其他研究領域。
猶太裔的布倫納1927年在南非出生,在1961年,他與DNA結構的發現者之一的克里克(Francis Crick),一同發現細胞如何從DNA轉譯為蛋白質,並解釋了氨基酸轉譯的三元碼,以及發現遺傳訊息是透過RNA分子攜帶到核醣體進行轉譯。布倫納後來的研究重心轉向研究並將線蟲開發為模式生物上。如今,線蟲成為了實驗室中最常使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布倫納早年在英國進行研究工作,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加入劍橋大學,和克里克共用辦公室長達20年。在1990年代,他轉到美國加州做研究,後期則到新加坡研究生物醫藥科學。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