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微型機器人 15分鐘驗出致命難辨梭菌感染毒素

2019-02-13 16:17

中大最新研發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器人。
中大最新研發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器人。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嚴重可引致死亡,而院內感染數字近年大幅增加,惟化驗過程需時1至2日。中大最新研發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器人,可攜帶螢光及磁性顆粒,使機器人可在排泄物中遊走,當檢測毒素時螢光會減弱,過程只需15分鐘。研究團隊希望,機器人未來可應用來檢測其他毒素,及廣泛應用在醫院層面。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嚴重可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等,甚至死亡,其中服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長者,慢性病或炎症性腸病患者亦是高危感染群組。

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表示,由於醫院環境擠迫,人口老化、接受抗生素治療人士增加等,令本港難辨梭菌感染個案在過去幾年升幅顯著,並引述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2006年每10萬名公立醫院住院病人有15.4人確診感染難辨梭菌,到2014年感染人數已升至36.3人;逾1成住院兩星期的病人確診感染。

惟現時要確認病人是否染有難辨梭菌,化驗過程普遍需時1至2日。為縮短檢測時間,中大研製一款以靈芝孢子合成的微型機械人,透過靈芝孢子可攜帶螢光及磁性顆粒,透過注入病人的排泄物樣本,當遇到難辨梭菌毒素會產生反應,導致螢光強度減弱。微型機械人更會在排泄物中游走,主動地尋找毒素,及可透過外部施加磁場控制機器人方向。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指,研究團隊早前在醫院進行試驗,結果所有樣本均在15分鐘沒有再發出螢光,證明技術可行,正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開發微型機器人自動化檢測平台,以提升臨床化驗的效率和準確度,期望未來可更廣泛在醫院應用,及利用機器人檢測其他毒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