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任何仁」底細 消防:原擬設計立體卡通公仔

2018-12-07 12:58

消防表明未來會繼續起用「任何仁」作宣傳。
消防表明未來會繼續起用「任何仁」作宣傳。

「任何仁」爆紅,消防處今日不但揭開「任何仁」的底細,還表明未來會繼續起用「任何仁」作宣傳。

消防處上月推出「任何仁」系列影片,教導市民進行心肺復蘇法及使用自動除顫機,一反傳統的跳脫宣傳,成功一炮而紅。處方今日就安排宣傳片背後的創作團隊現身分享創作過程。

加入消防處救護系統約13年的署理救護監督(新界西南)周詠賢表示,「任何仁」本來是消防處為推廣「擊活人心」社區免費除顫機課程,而設計的海報卡通角色。因技術原因,角色只有較簡單的線條,亦因消防處多使用紅色,而故意以有較大反差的藍色作為他的主色,以強調他只是社會大眾之一。

周指海報推出後反應不俗,於是他及團隊就進一步研究是否可利用「任何仁」配合其他形式的宣傳教育。他指在考慮到過去一般的教育影片都比較教條式,但為了影片可以較「入屋」及「生鬼」,故就讓「任何仁」從海報中走出來。起初團隊本計畫以街頭常見的立體卡通打扮現身,但就發現此裝扮下他不能做到心肺復蘇動作,最後就改為現時一身藍色的形象。

他進一步解釋系列影片中3集都各有目的,如首集找來影后羅蘭拍攝,希望可令內容較貼地。第二集的新聞篇,就希望回應市民對進行心肺復蘇及使用自動除顫機的一上誤解,而由拳王曹星如出演的第三集,除了希望鼓勵大家要有勇氣伸出援手,亦表示原來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當時一名年輕父親在做運動時昏迷,幸得有工作人員及時作心肺復蘇而得救,他事後接觸到事主的家人,深感只要伸出援手,救的不只是一個人,更是一個家庭,故就在片中強調有關訊息。

而影片中的洗腦歌「左手右手直手」,亦是由周創作,他指靈感來自以往在教導市民進行心肺復蘇時,都會留意市民或未必記得要伸直雙手。他笑言當為測試反應,他在作完該曲後向自己兒子及團隊都唱了一次,哄堂大笑之餘,兒子亦已即時琅琅上口記住歌詞,故亦顯示其「洗腦程度」。

被問及會否擔心有負面批評,周指特別感謝處方管理層的接納及處方上下參與包括演出在內的工作,亦強調會細心聆聽批評意見。

救護監督(社區應急準備) 吳宛茵亦表示,將會通過與公眾的互動,安排「任何仁」的工作,社區應急準備課未來亦會就其他應急內容進行教育,如使用滅火筒或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方式。而自從有關影片及facebook 專頁推出以來,每日都收到有關「擊活人心」課程的查詢,而過去一兩次課程,有超過300名市民參與,指他們學習時認真積極。

「任何仁」創作意念源於「擊活人心」海報(小圖)上的卡通人物。
「任何仁」創作意念源於「擊活人心」海報(小圖)上的卡通人物。
「任何仁」現身後,報讀社區應急準備課的人數上升。
「任何仁」現身後,報讀社區應急準備課的人數上升。

消防處揭開「任何仁」的底細。
消防處揭開「任何仁」的底細。
「任何仁」以不同造型出場。
「任何仁」以不同造型出場。

「任何仁」現身後旋即爆紅。
「任何仁」現身後旋即爆紅。
「任何仁」成了消防代言人。
「任何仁」成了消防代言人。
市民見到「任何仁」即笑開顏。
市民見到「任何仁」即笑開顏。
肌肉版「任何仁」。
肌肉版「任何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