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遷徙的海豚,別擋路!」 海豚保育學會轟大橋無視環評後疑接死亡恐嚇

2018-11-15 15:27

海豚保育學會上月召開記者會,指大橋香港段工程展開以來,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地。資料圖片
海豚保育學會上月召開記者會,指大橋香港段工程展開以來,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地。資料圖片

「不會遷徙的海豚,別擋路,請快點去死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早前召開記者會,批評港珠澳大橋工程導致中華白海豚數豚銳減,承辨商從未為此負責,令環評制度名存實亡。學會其後接獲疑似「死亡恐嚇」電郵,寄件人自稱是工程人士,主題為「去死吧,海豚!」,內容指人類不是為海豚而活,而且不是寵物,不應得到呵護照顧,「適者自然會生存,不適者會淘汰,物競天擇。」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展開以來,被指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據漁護署長期監察白海豚數量變化的研究發現,在2012年至去年,數量由80條下跌至47條,跌幅高達4成。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在上月22日召開記者會,指大橋承辦商從未因海豚受工程影響而負責,政府亦沒有充當監察角色,認為是無視環評制度。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今日在facebook專頁發帖指,在記者會翌天,電子郵箱出現疑似「死亡恐嚇」,寄件人自稱「我們做工程」,學會估計是來自建造工程界別。學會轉述了電郵內容,提到「我們人類不是為海豚而活,即使海豚都死光光了,又與我何干?相反的,沒有了它們,可能漁民的魚獲會更多了。」學會在帖文反駁,指海豚消失正因為海洋工程導致生境受破壞,水質受影響,將會影響整個海洋生態,食用魚類亦會同時減少,嚴重打擊漁民生計,直指「其實漁民及海豚一向都是以唇亡齒寒的關係共同存活著」,兩者都依靠本海水域的魚群而活。

此外,電郵又提到「海洋很大,海豚可以自由遷徙」,批評學會「海豚不是你的寵物,真心不用你的呵護照顧」、「適者自然會生存,不適應者會淘汰,物競天擇」。學會再舉證反駁稱,物種遷徙或遊牧民族的活動方法是通過周期性移動,在不同生境獲得生活資源,離開是讓原本的生境有時間復原,而物種或牲畜可以在下個適合的季節重返當地,享受回復了的資源,但「現在工程是將選址的環境直接破壞,沒有復原一天」,並指現時將一地資源耗盡,再轉移至另一地點再消耗的「害蟲性、病毒式」生活模式,根本稱不上是遷徙,更不應是有高度智慧的人類應有的生活模式。

學會認為,「美好的生活是有多方面的追求,人類並不只滿足於只有石屎森林的環境之內,自然環境及多種動植物為我們提供各種生活的重要元素」,並反問若市民只為生活在一個小小的盒子單位而營營役役,「我們又跟動物園或水族館內的圈養動物有何分別?」

海豚保育學會接獲的恐嚇電郵設計圖。學會fb專頁
海豚保育學會接獲的恐嚇電郵設計圖。學會fb專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