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回顧庚子風災逾200人喪生 天文台:颱風旺淡季應保持警惕

2018-11-10 19:00

天文台回顧庚子風災,提醒市民不論是颱風「旺季」或「淡季」,市民都應對風暴威脅保持警惕。
天文台回顧庚子風災,提醒市民不論是颱風「旺季」或「淡季」,市民都應對風暴威脅保持警惕。

風暴「玉兔」本月初逼近香港,天文台一度發出3號強風訊號,成為本港25年來首次在11月發出的3號風球。天文台在facebook專頁回顧一次發生於百多年前今日(11月10日),並成史上造成最多嚴重傷亡之一的「庚子風災」。當時天文台錄得接近颶風風力,同時創下本港歷來11月份海平面氣壓最低紀錄,但由於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深秋仍會有猛烈的風暴影響香港,結果因為疏於防範,導致超過200人喪生。

天文台在其facebook專頁發帖指,香港在深秋較少受熱帶氣旋影響,天文台亦從未在11月發出10號颶風信號。但在數字颱風信號系統運作前的1900年11月10日,香港受到颱風正面吹襲,天文台總部錄得接近颶風風力。風災導致超過200人喪生,過百艘船沉沒,大量房屋和樹木被毀,成為史上的「庚子風災」。

天文台紀錄顯示,該股颱風於當年11月5日在菲律賓以東海面形成。隨後兩天(7日)已進入南海,並於同月8日及9日逐漸轉向北移,靠近廣東沿岸。根據當時的天氣圖及現代再分析資料,颱風的環流較大,直徑約 800至1000公里。因此,當時馬尼拉天文台和香港天文台已就南海出現的颱風向公眾作出警告。本港方面,颱風信號在11月8日開始懸掛,提醒市民有颱風迫近,而颱風炮於11月9日下午6時15分發出,向公眾警告本港將會有烈風。

隨着颱風逼近香港,本港於11月9日晚上,東北風增強及達烈風程度。當颱風眼壁從南面迫近本港,天文台的風力於11月10日早上4時達暴風程度。在早上5時風勢最猛烈之時,天文台錄得每小時平均風速達每小時113公里。約1小時後,天文台的氣壓下跌至最低的974.9百帕斯卡,是香港有記錄以來11月份海平面氣壓的最低紀錄。

當時,天文台已通知公眾有關颱風迫近的消息,而惡劣天氣亦如預期中出現。但因為「當時大部分公眾不相信在這個季節仍會有如此猛烈風暴影響香港,所以他們不太重視相關警告及沒有採取應有的預防措施」,結果發生了「庚子風災」。
天文台提醒,雖然9成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都在6月至10月期間出現,但不論是颱風「旺季」或「淡季」,市民都應對風暴威脅保持警惕。

天文台總部在 1900 年 11 月 9 日及 10 日錄得的每小時海平面氣壓。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總部在 1900 年 11 月 9 日及 10 日錄得的每小時海平面氣壓。天文台圖片
1900 年 11 月 5 日至 10日的路線圖。天文台圖片
1900 年 11 月 5 日至 10日的路線圖。天文台圖片

1900 年 11 月 8 日的天氣圖。天文台圖片
1900 年 11 月 8 日的天氣圖。天文台圖片
當年倫敦畫報報道庚子颱風在香港所帶來的破壞。天文台圖片
當年倫敦畫報報道庚子颱風在香港所帶來的破壞。天文台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