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灣區院士聯盟助培育青年人才

2018-08-20 07:15

林鄭月娥上周赴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宣布成功爭取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三項成果。
林鄭月娥上周赴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宣布成功爭取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三項成果。

繼今年5月中央科技部和財政部公布,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直接向中央申請項目經費、實現「資金過河」後,特首林鄭月娥上周赴京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宣布成功爭取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的三項成果,包括中科院轄下的兩個研究所,將落戶香港科技園,並獲中央同意在香港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重要科研機構會落戶香港,對香港科技發展無疑好消息,但如何確保科研人才後繼有人,亦是對推動科普的一大挑戰。

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的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上周確定了中央支持香港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和科技方面合作。林鄭會後即公布3項具體成果,其中中科院會轄下的廣州生物醫藥研究院和北京自動化研究所,將落戶香港科技園,前者是醫療科技的創新平台,後者主攻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兩者同樣有很大市場需求和應用價值。

各有優勢項目交流合作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向《星島日報》表示,中科院是全國頂尖的科研機構,下有100多個研究所,選擇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兩個領域率先落戶科學園,具有重要戰略考慮,因為兩者都是當前非常前沿的交叉學科,而且有龐大市場價值,加上香港在這些領域有良好基礎,這種強強聯合能夠促進更多原創性突破,不但在學術上起到引領作用,也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要把香港創科真正做起來,不但要有強烈投入,亦要有明確發展路徑,最重要是確保科研人才隊伍不會青黃不接,本身是科學家的中聯辦主任譚鐵牛早前便慨歎,每年DSE放榜,尖子狀元沒有幾多人選擇科學作為主修科。政府今次成立大灣區院士聯盟,其中一個目標是促進兩院院士共同做多一些青年科研教育工作,朱葉玉如認為,聯盟凝聚高端科技人才,有利於培養中青年後備人才,推動教育和科普。

據悉,部分院士曾討論每年可舉辦一次學術會議,就雙方各有優勢的項目進行交流合作,亦可由邀請院士到大灣區內的大學講課、指導研究生,合力提升青年人的科普水平。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認為,香港很多大學只做基礎研究、學術理論,但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經驗明顯較少,認為教資會應發揮「指揮棒」角色,與大學一同設立獎勵應用科研的機制,鼓勵學者進行能應用轉化至有商業價值的創科項目。他直言,尖子只選讀醫科、金融等科目的情況不理想,要吸引年輕人選修科學,首先要社會重視創科發展,學生亦不應過於短視,只從「錢途」出發。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大棋盤」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