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記憶骨骼支架 具自我修補功能助骨折病人康復

2018-08-14 12:40

理工大學研發出嶄新自行填補支架。
理工大學研發出嶄新自行填補支架。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一種物料,能製造岀一種高效能骨骼支架,具有形狀記憶及自我修補功能,團隊期望在未來5年正式推出新技術,利用微創手術將支架植入骨骼缺損部份助骨骼生長,幫助骨傷及骨折病人康復。

團隊所研發的骨支架由形狀記憶泡沫及納米粒子製成,形狀記憶泡沫能經壓縮後透過微創手術植入骨骼,然後在40度加熱後回復形狀,全面填補骨缺損的部分。而納米粒子與人體礦物基質相似,能促進骨骼的細胞生長。

研究團體對股骨有缺損的兔子進行實驗,將支架壓縮至一半後植入缺損的位置,發現在溫度刺激下被壓縮的支架在60秒內膨脹,把骨缺損全部填滿。而12週後,被植入支架的兔子有46%骨缺損被修復,比沒有植入支架的兔子多一半,同時亦能引導骨細胞及血管的形成。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教授胡金蓮表示,現時治癒骨傷或骨折的方法主要是自體骨移植及注入水凝膠、陶瓷等物料,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點,例如從病人身體其他部分移植骨骼的方法會增加病人的痛楚,而且難以全面緊貼骨缺損部分的形狀。而注入物料的機械性強度不佳,會容易折斷。而新研發的形狀記憶支架能於手術後3年漸漸在身體中降解,既能減低病人開刀的痛楚,又可達至良好的骨骼修復能力。

未來研究團隊將繼續進行長時間的動物模型測試及臨床實驗,期望能於未來5年內正式推出市面。

理工大學研發出嶄新自行填補支架。
理工大學研發出嶄新自行填補支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