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增加土地建屋不能單靠填海

2018-08-04 20:00

張炳良指,政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必須多管齊下,不能單靠填海, 應增加建築高度。盧江球攝
張炳良指,政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必須多管齊下,不能單靠填海, 應增加建築高度。盧江球攝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卸任一年,今午出席新書《不能迴避的現實》的分享會時指,政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必須多管齊下,不能單靠填海, 應增加建築高度,收回短期租約或研究繼續出辣招,遏抑樓價。

張炳良擔任局長期間,曾身兼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主席。他稱,當年長策會召開多次會議,當時大多成員均認為公私營房屋比例應為6:4。

張強調,該比例毫無科學根據,只想帶出公營房屋比例較多的訊息。他又指,以往曾考慮將熟地撥作建居屋。不過,政府內部考慮到私人住宅樓價或會大急升,故未有接纳意見。他稱,比例可按當時社會狀況而制定,惟政府必須謹慎處理,否則會令私人市場失控。

張續稱, 現時香港的房屋問題嚴峻,需求及供應量嚴重失衡。他估計,本港每10年至少需要一個沙田新市鎮面積應付房屋需求,惟填海絕非是單一解決辦法,因填海需5至10年時間,故政府處理房屋問題時要多管齊下, 包括增加建築高度,收回短期租約或研究繼續出辣招, 遏抑樓價。

張又憶述,2012年10月的樓價較同年初急升近兩成半,故同年7月上任後,有意推出買家印花稅及特別印花稅遏抑炒賣,惟業主因應租津及租管而加租,政府權衡政策的輕重後,未有推行有關政策。至於房屋問題是上屆政府的重中之重,外界更視政府能否成功解決問題為當屆政績。他坦言,即使政府當時有地興建房屋,惟建屋需3至5年時間,任內難以解決房屋問題。

張炳良又指,以往曾考慮將熟地撥作建居屋,但未被接納。盧江球攝
張炳良又指,以往曾考慮將熟地撥作建居屋,但未被接納。盧江球攝
張炳良新書《不能迴避的現實》。盧江球攝
張炳良新書《不能迴避的現實》。盧江球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