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會批評政府保護綠化地帶不力 威脅重要生態環境

2018-08-02 13:11

胡明川指不少人打著在農業地帶從事耕種活動之名,實質是發展商業用途。
胡明川指不少人打著在農業地帶從事耕種活動之名,實質是發展商業用途。

香港觀鳥會今午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點指標報告》,批評政府的土地制度不能有效保護具保育價值土地,不少「農業」及「綠化地帶」的發展申請都獲城規會批准,威脅本港重要生態環境。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批評,有申請者假借在農業地帶從事耕種活動,實為興建燒烤場或露營車等謀利,惟有關申請仍獲城規會批准,反映政府監察不力。

報告指,城規會在2012至2016年的55年期間,共接獲1140宗在「農業,綠化地帶」的興建小型屋宇的申請,較2003至2012年的十年間的1046宗,超出98宗,有上升趨勢。另外,城規會最近5年獲批的土地總面積達12.73公頃,已接近之前10年15.96公頃的八成。

縱使「農業」及「綠化地帶」不宜發展,仍有61%及48%的申請獲城規會批准發展,當中超過6成更批准發展為丁屋,可見政府任由市民破壞環境。

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表示,近期有不少人打著在農業地帶從事耕種活動之名,實際上為發展商業用途,如興建休閑農莊,露營車等康樂活動。申請者大多先向城規會申請在農業地帶耕種,申請獲批後,隨機會以興建露營車,或改發展為燒烤場等,不停闖關。

如近沙嶺填場的一處農地,地主早於2015年向城規會申請作臨時貨物調渡場及臨時上落貨平台,惟被否決。直到去年底,被市民舉報該地已發展水耕場,並進行填土。錦上路及錦田亦發生類似情況,地主把農地先申請為休閒農地,獲城規會批准後再改其他用途,有申請者將農業地帶,改為發展燒烤場及露營車營地,最後露營車成功申請,惟燒烤場被否決。

胡續指,政府未有就農業一詞作準確定義,令部分不法之徒假借從事農業,實為破壞可耕農地;建議署方為「農業用途」胳「休閒農場」訂立更清晰定義,並制定相關指引防亦有人利用規劃制度破壞農地。

報告又指, 城規會每年接獲845宗至1089宗有關鄉郊違例發展的投訴,當中有130宗至154宗確定屬實,但成功檢控數字每年就只有一兩宗,數字偏低。另外,錦田水牛田的濕地在2006年被發現有違例填土活動,規劃署要求事主恢復原狀,但事主最終只將土地填平,大大破壞該區生態環境,令雀鳥物種數目大跌。

該會並批評政府不單無堵塞政策漏洞,更有改劃綠化地帶作發展用途趨勢;促請政府改善政策,及避免損害本港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觀鳥會批評政府視郊野公園等為潛在土地供應來源。
觀鳥會批評政府視郊野公園等為潛在土地供應來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