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香港房策難學新加坡

2018-07-03 12:03

「七.一」慶回歸前夕,特首林鄭月娥出招,宣布六項房策措施。這六項措施除了傳聞多時的一手樓宇空置稅外,較多人議論的就是政府抽起九幅原本計畫作私營房屋發展的地皮,改為興建資助房屋,包括居屋、綠置居或港人首置上車盤,同時居屋亦改變以往與市價掛鈎的定價方式,改以非業主住戶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量度負擔能力計算樓價。

●增公營房屋談何容易

今次特首出招,大家都關注會帶來甚麼影響。根據林鄭所言,措施並非為了壓抑樓價,而是要提供市民可以負擔的房屋,言下是不期望新措施可以推低樓價,反而是可以有些平樓,讓市民可以「中獎」。有地產界及銀行界在措施公布後揚言,想樓價跌,除非未來經濟出了大問題,又或者息口狂飆,出招的效果是把不明朗因素得以消除。

對於今次六項新房策措施,業界認為推出一手空置稅後,發展商本來必須加快售樓步伐,但與此同時,由於政府抽起九幅土地,未來私樓供應量將會減少。在兩者互相影響抵銷下,相信對於樓價及地產股的影響不會太大。

新房策推出,有人關注香港整體房策方向會否作出調整,尤其是會否慢慢朝新加坡路向邁進,變成公營房屋主導。新加坡房策以資助房屋為主,而且是置業主導,市民可以購買由政府提供類似居屋的單位,即當地稱為「組屋」,私人樓宇的比例較少,大約只佔一成,主要是上千萬元的豪宅。因此,新加坡政府要影響樓價相對容易,樓價升跌對民生的影響亦較少。

●私人市場影響力強大

香港若然要像新加坡一樣,必須有大量土地,而且由政府主導土地及房屋政策,想移山填海,以至搬遷碼頭,說做就做。當地的發展商,不少都有國家資本。現時,香港公私營房屋的比例大約是六比四,私人部門影響力遠超新加坡,未來要改變比例,增加資助房屋比例至新加坡般,過程將會相當漫長。

值得留意的是,林鄭表明居屋未來會與市價脫鈎,但只限於售價。日後業主補地價仍然是要以市價計算。新政策下,市民購買居屋雖然相對會較便宜,如果日後轉售的話,還是要承擔較大額的補地價金額,可說是先甜後苦方案。何況,政府表明不鼓勵市民轉售居屋,未來傾向收緊限制。從整個房策看,當局對於物業價值的把關基本上沒有放鬆。今日居屋少收了,只是考慮買家手緊,日後還是要計數。居屋業主在金錢上的得益,沒有想像中多,也反映高地價政策的思維沒有改變。

●新措施對樓價影響微

今次政府推出的新措施揭盅,相信對私人住宅價格影響不大。若然香港想要仿效新加坡多建資助房屋,如何覓地建屋,依然是最大問題在政府的房策之中,最大的未解難題。

原文刊《星島日報》專欄「架勢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