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管理局強調 試驗證明隨機放扭工字塊更可靠

2018-04-06 21:20

近日有本港傳媒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的石躉、或內地稱為「扭工字塊」,被海浪沖散。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早前澄清,有關說法是誤傳,報道不實。管理局今日再發表文章,指隨機安放「扭工字塊」有訣竅,並非隨意安放。

根據人工島島隧結合部(島頭區)的工程情況,為減少沉管隧道上部荷載,控制不均勻沉降,承包人對防浪牆採用了直立式空心沉箱護岸結構 ,空心沉箱外側護岸採用了潛堤。護岸扭工字塊從南北兩側由外向內逐步過渡為潛堤,主要作用是防止船舶誤闖發生碰撞,從而保護沉管隧道安全。

管理局指,根據交通運輸部《防波堤設計與施工規範》規定,扭工字塊體的安裝可採用定點隨機安放或規則安放(規則安放需要控制其安放姿態、角度及相互關係,而定點隨機安放主要控制數量及位置均勻,但不管是規則安放還是定點隨機安放,扭工字塊都是相互搭接的)。工程設計時結合現場實際,水面以上採用了規則安放,以達到更好的美觀效果。島頭位置水面以下採用了定點隨機安放的技術方案,這是承包人根據該部位的工程情況,特意做的設計。承包人嚴謹地進行過人工島防撞波浪斷面物理模型試驗,驗證島頭部位採用水面以下隨機安放扭工字塊的方案更可靠有效。

該方案還經過了設計施工諮詢的審核,並按程序通過了圖紙評審,其施工過程經過了監理工程師的確認,設計施工全過程受控。其防護效果經受了颱風「天鴿」的實際驗證,風後的檢查結果表明,完全滿足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指標要求。

針對香港媒體的疑問,管理局引述荷蘭Tunnel Engineeging Consultants 公司、人工島諮詢技術總負責人Dick Kevelam,表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體防波扭工字塊在這些位置隨機安放更安全,他同意承包人的設計和施工,他也相信承包人對這一塊做的驗證。Kevelam認為,媒體誤讀了這些航拍圖片,他們以為是人工島防波堤崩塌或被沖散,而實際是人為特意這樣安放。

管理局對於香港某媒體引用的內地學術期刊曾刊載的文章,該文章說的是 「扭王字塊」。扭王字塊和扭工字塊不是同一種防護體,該文章指的「某工程」並非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

此外從工程角度來看,島體防波扭工字塊設計已經預計了受潮浪拍打情況下容許的位移。管理局建立了有效的監測系統,日常進行定期巡測,當經歷惡劣天氣及海況後進行專項巡測。如發現扭工字塊局部空缺或堆積,將會及時安排檢查及進行維修,確保結構的安全及完整性。目前監測的結果良好,未發現局部空缺或堆積等異常現象。

管理局日前回應指,大橋橋台下的「扭工字塊」,本身設計是放在水面以下位置,並按規範要求隨機擺放,工程承包商嚴格按照設計圖施工,並驗收合格,完全滿足防護、消浪等設計和使用要求。被指「海浪沖散」的兩個部位,經過長期觀測、分析,以及受到颱風「天鴿」吹襲後,亦無受到任何影響,滿足相關規範和設計要求,大橋工程品質優良,結構經得起檢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