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藥房秘密提早開門 讓華人搶奶粉捱批

2018-04-02 11:23

澳洲墨爾本一家藥房被指在正常營業時間之前秘密提早開門,讓大批華人入內搶購奶粉,然後轉售中國內地顧客圖利。當地居民大表憤怒,炮轟那家藥房做法不當。許多當地媽媽在天亮後去到那家藥房,才知道奶粉已被人搶購一空。
  
引起爭議的是位於墨爾本伊利沙伯街和費連達街交界的My Chemist藥房。當地居民說,這種情況已持續了數個月,藥房平均每周最少有三天(周一、周三及周五),提早於在清晨時分靜悄悄開門,讓數十名大部分是華人的亞裔顧客入內,把店內的奶粉掃光。有排隊的人見有人拍照,便急忙用手或東西遮臉。
  
最令當地人氣憤的是,那些搶購奶粉的顧客並非自用,而只是「代購」。在澳洲,嬰兒奶粉一般售價每罐20澳元(約120港元),但在中國內地可炒貴三倍以上。
  
自2014年以來,在澳洲國內從事此類「代購」活動的人估計上升至八萬人。他們搶購到奶粉或和其他名牌貨品後,便透過社交媒體例如微信及微博,轉售給內地顧客。如果生意好的話,部分人每年可賺取10萬澳元(約60萬港元)收入。這個「代購」市場估計總值達8.5億澳元(逾50億港元)。
  
一名名叫保羅的當地居民說,見到那家藥房外出現準備搶購奶粉的人龍,便覺得討厭。傳媒刊登照片,見到店內一個貨架上,貼出用簡體中文所寫的告示:「需要奶粉和嬰兒輔食的顧客,可以到二樓選購!」
  
除了藥房外,墨爾本和澳洲其他城市的超級市場,也成為華客搶購奶粉的熱門地點。部分超市例如Coles和Woolworths採取對策,每人限購兩罐。
  
澳洲東岸布里斯班一名婦人本周拍到一家Coles超市貨架上的奶粉被搶購一空的情景,片段在網上瘋傳。澳洲籍華人Alex Lau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如果把這種現象全部歸咎於「代購」的人,不太公平。澳洲人不明白,奶粉製造商刻意弄到貨品短缺,才令價格飈高及掀起搶購潮。
  
Aptamil奶粉生產商則指出,雖然生產商或供應商可以建議零售價,但很多時,都是零售商自行決定售價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