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基會:本港面對四大風險 樓市被高估

2017-11-29 16:5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香港的風險平衡去年以來已有所改善。受惠於較預期強勁的全球增長及中國落實改革較預期快,香港經濟增長前景可進一步改善。國基會認為,香港享有世界通向中國的橋樑,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地位,將可在中期為香港創造機遇。儘管如此,來自外圍及本地的整體風險仍偏向下行,風險包括物業價格調整、環球金融狀況較預期收緊、內地調整失序,以及跨境融合的倒退。 基金組織表示,儘管政府當局已推出一系列措施,但在市場供求失衡下,截至9月,樓價按年上升15%,物業價格被高估幅度上升。此外,鑑於相當部分的新造按揭貸款採用浮息制,並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基準,家庭供款負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仍偏高。 一旦物業市場調整失序,負財富效應可對個人消費造成重大打擊。即使銀行現時的資產負債表相當穩健,但物業價格調整失序可能觸發樓價、償債能力與消費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減慢,令銀行資產負債表受到第二輪衝擊。 此外,若因美國或歐羅區推行意料之外的貨幣政策而導致市場波動加劇,金融狀況便可能較預期收緊。鑑於香港的金融業與全球連繫密切,一旦全球金融狀況較預期收緊,可能會遏抑香港的本地需求及帶來財務壓力。 IMF又指,中國調整失序將會打擊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及就業人口超過四分之一的旅遊、貿易及物流業。與中國日漸深化的金融聯繫雖令香港受惠,但同時亦形成新的傳遞渠道,接收波動及金融壓力的溢出效應,包括偏高並正在上升的銀行體系與中國相關的風險。 另一方面,不少先進經濟體轉向包括保護主義等內向封閉政策的風險正在升溫。這些政策轉向將會減少跨境貿易、投資及勞工流動,可能遏抑生產力及全球增長。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將會受到負面影響。 IMF強調,儘管未來香港仍然面對來自外圍及本地的多項挑戰,但憑藉強大的緩衝空間及穩健的政策框架,包括充裕的財政儲備、健全的金融規管及監管制度,以及作為維持穩定基石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具備充足的條件應對這些挑戰。當局應推行政策進一步建立緩衝空間,並按需要有效利用,以確保經濟於中期而言可持續增長。(nc)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