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學院嘗試在大一至大三學生中推行一款跑步手機應用程式,並將使用情況與學生本學期體育成績和體質測試相關聯,找人代跑、開外掛竄改位置等行為會當作弊。
根據校方本學期的規定,學生跑滿30次即為及格,每多一次,有效成績加3分,直至100分為止。大一、大二學生使用App跑步打卡的成績佔本學期體育成績的30%;大三學使用App跑步打卡的成績達到及格以上標準才可參與體質測試。而學生每天最多有1次運動記錄關聯體育成績,超出部分僅做記錄但不會影響成績。截至10月26日數據顯示,全校已有11000人參與跑步,人均里程超過10公里,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在晚飯後再完成當天跑步「任務」。
該跑步程式採用定向越野趣味打卡模式,在每日6時至晚上10時之間,學生可在校園內使用程式跑步打卡。後台根據使用學生的起跑點,隨機分配兩個校園內的點,學生可通過查看地圖,自行根據場地情況選擇最優路線到分配點達打卡。
「每人都有手機,使用App既方便學生使用,也可以降低成本。系統根據GPS定位,自動完成打卡。」 湖北經濟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崔高原指,學校採用這種方式的初衷是希望鼓勵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進操場,培養大家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的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品質。
有女學生稱,自己以前沒有運動習慣,但如今每晚8點準時跑步打卡,「自從學校推行跑步APP後,跑步氛圍濃厚,自然就想跑了」。在她看來,「隨波逐流」的同學不少,但只要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就是好事。此前劉越在採訪中提到,自己曾經下載一款打卡運動軟件,可由於自覺性不強,很快便放棄。「跑步與體育成績掛鉤後,可以督促我們自覺鍛煉身體。」
不過對於學校推行跑步程式的做法,也有學生持不同看法。體育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李永恩稱,自己在未推行打卡之前就一直堅持跑步,甚至每週去健身房四到五次。他認為,這款打卡程式帶有任務性質,可能會影響運動質量。
有打卡刷分,也難免會有學生想通過代打卡來鑽空子。崔高原表示,系統之所以將每次跑步打卡的點都設定為「隨機分配」,為減少甚至避免代跑現象。學校規定表明,因跑步打卡與學校體育課程期末成績相關,校方會通過督查組巡查、學生舉報、大數據比對分析等途徑進行監督。如發現學生有代跑等「違紀」行為,一經查證屬實,將按考試作弊予以處理,並記錄檔案。
針對學生在使用跑步程式過程中出現的打卡有效次數減少、定位不準、數據無法上傳、數據錯亂等問題,校方表示,已向公司反映,並考慮進一步引進固定考勤機,採用面部或指紋識別打卡,使整個運動機制更完善。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