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150萬添測輻射車 即時檢測人工放射性核素

2017-08-29 06:15

去年12月,有傳媒揭發大亞灣核電站輕微滲漏,引起公眾再次關注核安全問題。今年6月,天文台新添流動輻射巡測車,在全港道路檢測伽馬輻射水平。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譚廣雄表示,新車不但能即時傳送數據予天文台,更能檢測人工核數的存在,從而判斷有沒有核事故,形容是「好大的進步」。 譚廣雄表示,政府在 2011 年福島核事故後作內部檢討,同意加強香港輻射監察能力。天文台期後申請撥款,花近2年多時間,耗資約150萬添置新輻射巡測車。他指出,今年6月開始啟用新車,新車能即時傳送數據予天文台,以及檢測人工核數是否存在。他表示,舊式巡測車只能檢測伽馬輻射水平的高低,但即使水平上升,亦不代表有核事故發生,「高左不等於有事,下雨時,輻射水平都可能會高一倍。」 譚指出,檢驗關鍵是人工放射性核數,若伽馬輻射水平上升,同時又驗出大氣中有人工放射性核數,則很有可能發生核事故,現時新車裝設4公升碘化鈉探測器,能即時檢測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存在,「約莫知道有料抑或無料,這個是一個好大的進步,現時福島亦有相似的儀器。」碘化鈉探測器原置於飛行服務隊總部,巡測時會裝置於直昇機內,在高空100米進行檢測。隨著系統退役,天文台特意在新車成本以外,花近百萬來改裝探測器,置於新式巡測車上。 他又指出,新車另一特點是每分鐘傳送數據予天文台總部,方便監察。在舊式巡測車上,天文台需抽出空氣塵粒,積聚在濾紙過濾,再交到京士栢實驗室作詳細分析,過程十分需時。相反新車能即時檢測結果,加快通報,「一放﹝濾紙﹞落去新儀器,儀器有足夠的靈敏度觀察到是那些﹝核數﹞,不用等到運回京士栢都知有無事,可盡快通報天文台。」 譚廣雄表示,新車每月至少執勤一次,車內人員亦配備保護衣和面具。他期望巡測車能收集各區的輻射數據,從而整合多區的輻射標準水平,預計於明年公佈數字結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