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鄉事派背景的屯門興德學校教師人事糾紛,演變成一場校政風暴,引發社會關注。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今日撰文不點名回應指,局方在過去數年都會到該校點算人數,根據當時點算所得,該校各級在點算日的出席學生人數已達獲批開辦班數的學生人數要求,即使不計算缺席學生,也沒有「縮班」危機。同時,當局亦查核了「點名表」上有註明缺席學生的缺席原因,當中包括事假、病假等,認為沒有需要進一步跟進。不過,蔡若蓮承認在確定實際在學人數方面仍有改進空間,當局會研究改善現行方法,令所收集的資料更準確。
蔡若蓮首次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指教育局每年均向資助學校撥款,支付學校日常運作所需的資金,其中絕大部分的撥款是按學校的核准開辦班級數目計算的。為計算學校的教職員編制及撥款額,當局一向以來均在每年9月中一個特定日期確定每間資助學校的實際在學人數,從而計算學校於該學年核准開辦的班級數目。
蔡若蓮以一個實施小班教學及獲預先批核4班小一的學校為例,其實際的小一在學人數為76人,則可維持開辦4班。現時學校須於預定日期(一般為每年的9月15日),透過網上校管系統呈報在學學生的資料,包括學生姓名、學生編號及班別等。當局會把收集所得的資料進行配對及分析,如發現學校誤報或呈交的資料不正確,會向有關學校了解及跟進,並會視乎情況及需要,尤其對於因學生人數變動而可能會出現「縮班」的學校,在預定日期到訪個別學校,實地點算及核實學生人數。她強調,每年9月點算人數以確定核准班數的做法沿用多年,得到業界廣泛認同和積極配合,行之有效。
她指出,除了會到可能出現「縮班」的學校點算學生人數,當局亦會到部分學校進行點算,主要是以往學生流動性較大的學校。而一向以來,學校都盡責任向教育局遞交準確資料,認為個別學校不當的做法,不應破壞教育局與學校的互信,當局亦不應因此全面核查所有學校呈報的學生資料,以免對學校造成不必要的滋擾。
另外,今次事件中,法團校董會成員是否有足夠管理學校經驗也是社會關注的問題,蔡若蓮指,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動校董培訓,透過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校董培訓課程,讓校董更深入了解在校本管理精神下,作為學校管治架構人員的角色和責任;同時協助他們掌握與法團校董會運作有關的必要知識。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