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仔「人工心」吊命282日終獲重生 料最快兩三周後出院

2017-06-19 11:27

鄧啟謙與媽媽多謝捐心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
鄧啟謙與媽媽多謝捐心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

苦候換心機會逾一年的11歲鄧啟謙(謙謙),上周一(12日)終於等到屍心做移植手術。這一年間,他的心臟曾一度停頓,其後一直依賴暫代心功能的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吊命」,惟之後卻不幸出現腦出血及多次胃出血。儘管如此,謙謙一次又一次捱過換外置人工心血泵的手術,透過外置人工心「吊命」足足282日(即九個月),終重獲新生!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指,謙謙於術後當日便醒過來,翌日便不需呼吸機協助,可自行呼吸。惟手術過程也有難度,因為謙謙曾經歷多次手術,令心臟附近多了疤痕及粘連,增加手術難度,例如拆掉植入的喉管時有機會撕破大動脈等。 至於為何謙謙的康復速度如此快?區指,主要受術前照顧和體重增加等影響。他解釋,謙謙的體重由甫入院時的30至40公斤,增至換心時的50公斤,情況較一般末期差的病人好,加上有一眾醫護教照顧其心理健康,例如教他讀書、計數,玩遊戲和哄他。 他又指,謙謙使用了外置人工心達282日,是亞太區使用得最長時間、並且最年輕的病人。此前紀錄是台大醫學院一名成年病人,使用了250日。 瑪麗醫院心臟暨胸肺麻醉科部門主管鄭斯毅透露,嘴饞的謙謙去年9月進行外置人工心植入手術後,跟他說的第一句就是:「我要酸奶、可樂,汽水!」而他和其他醫護亦會買謙謙愛吃的點心,例如蝦餃和燒賣等哄謙謙。 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顧問醫生倫建成則說,謙謙目前維生指數良好,康復情況理想,惟他仍需服食不同藥物,包括抗排斥藥,最快於2、3星期後,待護士完成檢視家居環境及教服藥,才能出院。他出院後亦需戒口,例如不能吃增加感染機會的魚生等,數月後亦可開始慢慢做運動。 謙謙自2014年底第一次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包括氣促、腹部及腿部腫脹。翌年檢查發現左右室功能衰竭,並診斷為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至去年5月,他入住瑪麗醫院兒童心臟加護病房,並因病情惡化被列入輪候心臟移植名冊。4個月後,他在進行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前,曾於麻醉期間出現心臟停頓。

瑪麗醫院及葛量洪醫院的醫護團隊,陪同鄧啟謙與媽媽一同見記者。
瑪麗醫院及葛量洪醫院的醫護團隊,陪同鄧啟謙與媽媽一同見記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