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竟為古代褒義詞 官服繡禽獸顯地位

2017-03-29 12:30

衣冠禽獸一般理解都是指,只有堂皇的外表,但實際根本沒人性,指該人如禽獸一樣。不過內地傳媒報道,原來在明代中期前,「衣冠禽獸」代表讚美,是指當官者袍上的「文禽武獸」,只有「當官」才能穿有飛禽或走獸的官服,令人羨慕。 九品官員各個官階均有不同的官服,原來官服上的「禽獸」,縫在官員服裝上的一塊布,正是「衣冠禽獸」來源,而且不同禽獸有不同代表,證明不同官員的身份及地位,沿用近600年。 文官和武官各有不同,以官階分禽獸及顏色,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鷳;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鸂鶒;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和二品都是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直至清代,仍有「禽獸官服」。 不過直至明朝中晚期,因為官場腐敗,才令「衣冠禽獸」成為貶義詞。但衣冠禽獸來源的說法還有幾種,包括《燕書》中一個故事,指主角忘恩負義想將猩猩殺死取血染氈布,相反猩猩怕人類凍死,將山洞讓給人類睡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