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26歲衣原體感染率較高 學者指性觀念開放有關

2017-02-27 17:21

衣原體是常見的細菌傳染性病,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如未有及時接受治療,嚴重可致男性患睪丸炎、女性患輸卵管炎,甚至不孕!港大公布全港首個針對衣原體普查,發現全港整體人口的衣原體感染率為1.4%,而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受訪者中,以18至26歲及40至49歲女性、及18至26歲男性的感染率較高,分別達5.8%、4.1%和4.8%,與其他國家相若。港大醫學院建議,政府開展衣原體篩查及加強相關宣傳及教育工作。 港大於2014年至去年訪問並檢測了881名參加者的尿液樣本,發現整體感染率為1.4%,而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受訪者中,以18至26歲及40至49歲女性、及18至26歲男性的感染率較高,分別達5.8%、4.1%和4.8%,與其他國家相若。經常離港及獨居人士也是高危因素。 港大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臨床副教授黃志威相信,年輕人有較高感染率與性觀念開放有關;至於40至49歲女性,則有可能與夫婦分開後,另覓新伴侶,並沒有進行安全性行為有關。 參加者中,共有16人感染衣原體、3人感染淋病及1人感染梅毒。港大按感染人口的分布結果推算,離島、中區、港島東及荃灣有逾5%人口感染衣原體。黃志威強調,有關地區並非高危感染地區,只是反映感染病例分布情況。 黃提醒,感染衣原體沒有明顯病徵,但一般會出現發燒和肚痛、若口腔受感染則有可能出現喉嚨發炎,男性尿道受感染則或會流出灰色泡泡。他建議若出現上述病徵的有性生活人士,可進行相關測試,強調若不及早接受治療,嚴重可致男性患睪丸炎、女性患輸卵管炎,甚至不孕。 黃引述本月發表的最新海外研究指,盤膜炎患者中,有近四分一女性感染衣原體,當中一成未有接受治療因而不育。至於治療方法,他說,患者只需服食一次、共四粒抗生素,毋須打針便可痊癒,治療的一周內切勿進行性行為。他亦留意到外國出現衣原體細菌變種,認為本港與外地交往頻繁,不排除有引入新品種的可能性。 黃建議,政府向18至26歲有性生活的青年及40至49歲中性女性展開衣原體篩查、加強性病宣傳和教育工作;市民採取安全性行為。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