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你條尾!台師大研野生草蜥斷尾 成果登國際期刊

2017-02-09 12:00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透過賞鳥人的長期紀錄資料庫,配對數萬筆翠斑草蜥的「病歷」,發現小型鳥類上個月數量和斷尾的草蜥有正相關,也就是斷尾對小型攻擊者的防禦有效,研究還發現斷尾的草蜥存活率陡降,但再生後的蜥蜴存活率又回復,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B)」。 關於斷尾的研究過去本來就比較少,且多半是在研究室中進行,台師大生科系教授林思民的研究團隊,從從2006年開始,連續8年,每月在金山海岸標記翠斑草蜥,共記錄了1萬2000隻蜥蜴的戶籍資料,追蹤生老病死、成長狀況和斷尾情形,就像是病歷表一樣,真正從野外族群群活趨勢推估斷尾的影響。 研究人員比對資料後發現,在特定的季節,草蜥斷尾情形特別明顯,為了進一步找到「誰偷走了蜥蜴尾巴」,研究團隊忽然想到中華鳥會有一個鳥類資料庫,他們將數萬筆的蜥蜴狀態和數萬筆的鳥類紀錄結合,並利用高速電腦進行運算。 研究發現,上個月的小型鳥類紅尾伯勞和紅隼數量越多,草蜥斷尾比例也就增加,代表斷尾對於小型的攻擊者有效,但下個月的黃頭鷺數量越多,草蜥的存活率下降,也就是說斷尾較無法防禦大型的攻擊者,這是第一次科學界發現蜥蜴和鳥類數量的關係。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研究「草蜥斷尾之後」的故事,發現尾巴消失的個體,下個月的存活率陡降30%,死亡原因可能是受傷沒有復原,也與少了尾巴沒辦法纏繞樹枝、遇到攻擊者沒辦法斷尾等,但有趣的是,尾巴再生後蜥蜴又到達沒斷尾前的存活率。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說,蜥蜴斷尾的好處很多實驗都證實過,但尾巴「再生」後對蜥蜴的好處卻沒有被科學證實,也沒有人找到鳥類數量和斷尾蜥蜴數量有相關性,更是世界上首次真正利用野外族群存活率去推估斷尾的長期影響,因此研究成果可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