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夥業界推「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 低碳健康飲食供應逾30院校機構
2025-01-09 13:42
美心集團一直致力推動各項可持續發展計劃,其中「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計劃,夥拍本地農莊轉化餐前廚餘成為酵素,培植出零農藥、零化肥的優質農產品,再供應至餐廳使用。計劃成效顯著,成為行內循環經濟的範例。
美心今日(9日)舉行「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合作啟動禮,宣布2025年的夥伴合作計劃,攜手推廣「WeGen菜式」。出席的合作院校和機構,包括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香港浸信會醫院、國泰航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計劃亦將會進行由第三方認證的低碳研究,以便對減碳成效作進一步詳細評估。
2025年,美心首次供應本地再生農作物予集團以外的30多間院校和機構的餐廳和飯堂。連同美心集團旗下餐龐、西餅店及咖啡店,全港將有近70間餐廳陸續推出精心烹調的「WeGen菜式」,積極推廣低碳健康的飲食方式。
美心已恆常化回收廚餘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表示,美心積極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營運中,已恆常化回收廚餘,並建立系統化的減廢營運流程。計劃在餐前廚餘減廢和循環再造方面成效顯著,規模逐漸擴大。2024年美心供應逾20公噸餐前廚餘予計劃的合作夥伴「鴻日農莊」,對比2023年時多約3倍,而再生農作物的產量亦錄得倍增至約8公噸。「鴻日農莊」按季節、不同餐飲品牌及菜單要求,種植及供應時令蔬果。如1月至4月適合種植車厘茄、沙律菜及紅菜頭;7月至9月則適合種植南瓜及沖繩苦瓜。他強調,重點推出的再生農作物已獲第三方檢測機構頒發「零農藥殘留認證」,其生產流程獲確認符合嚴格標準,是對健康和品質的關鍵保證。
蕭德威指,在今年的再生農業新季度,將聯同理念相同及願景一致的業界夥伴合作,共同推動轉廢為寶的低碳環保生活方式。企業既能減輕營運對環境的影響,承擔環境責任,顧客又可享用低碳健康的本地農產品,形容是共贏的方案。
以本地再生農作物入饌的WeGen菜式,將於合作院校和機構的員工或學生飯堂及醫院病人餐供應,菜式包括「香煎豬扒飯伴紅酒燒汁配烤車厘茄及燴時蔬」、「煙燻脆皮腸拼雞扒飯伴意式鮮茄汁配烤車厘茄及燴時蔬」及「本地種植車厘茄沙律杯伴柚子油醋汁」。除此之外,多款「WeGen菜式」亦會由即日至4月期間,分別在美心旗下30間指定中、西、日菜餐廳,快餐店、西餅店及咖啡店陸續推出。
美心推出「WeGen菜式」的品牌
菜系 | 品牌 | 「WeGen x 本地薑」菜式 |
中餐 | 翠玉軒 | 鳳梨咕嚕肉(配沙律菜) |
八一漁八 | 阿參蜜汁美人魚沙律 | |
wellwellwell | 凱撒沙律 | |
西餐 | simplylife | 野菌烤菲達芝士沙律、烤無激素雞肉綠捲葉凱撒沙律 |
日餐 | 魚治、中目黑 | 煙燻吞拿魚沙律、蒜香八爪魚帶子沙律、全部午市沙律 |
帯広天 | 爐端燒野菜沙律、炙燒帆立貝刺身沙律、全部午市沙律 | |
快餐 | 美心MX | (詳情將稍後公布) |
麵包及西餅 | 美心烘焙所(中華總商會分店、信德中心、新鴻基中心)、Homebake (中環) | WeGen 車厘茄杯 |
咖啡店 | Starbucks |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工商市務及營業)江紹權表示,美心旗下多間餐廳亦採用煤氣公司的高效能煤氣爐具及燃氣設備,更具能源和成本效益。雙方一直是緊密的合作夥伴,將一起支持優質的本地食材,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提升大眾的減碳意識,有助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
香港浸信會醫院行政及策劃總監黃婉玲表示,浸會醫院一直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亦積極將ESG,尤其是環境保護及社區參與等理念融入日常營運之中。作為與美心集團一直緊密合作的膳食夥伴,浸會醫院很高興成為本港首家私家醫院參與這項企劃,把各種天然優質的本地食材,融入至2025年全新推出的病人膳食中,致力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營養均衡及無添加的膳食選擇和服務。
「再生農作物」轉化餐前廚餘為酵素
美心自2022年起夥拍本地農場「鴻日農莊」進行「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試驗和先導計劃,收集美心的餐前廚餘,例如芒果皮、豆渣、三文魚骨、咖啡渣、蛋殼等轉化為酵素,有助強化土壤營養、防止害蟲,更透過環境友善的耕作方法,維持生物多樣性,減低碳排放。
生產零農藥、零化肥及低碳農作物
該批零農藥、零化肥農作物質素獲得第三方檢測機構認證,保證食品安全。除低碳環保,再生農作物亦是健康飲食之選。如綠捲葉及羅馬生菜富膳食纖維,有助維持腸運動順暢;羅馬生菜含維他命K,對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車厘茄熱量低、既富維他命A、C,更有茄紅素,是一種具有抗炎特性的抗氧化物。
鴻日農莊主理人黃展明欣喜見證計劃培植不一樣的品質,表示在與美心的合作中,證明再生農業能夠在「環境保育」與農產品的「量產」之間取得平衡。這一成果顯示,再生農業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穩定地提高農業生產力,適用於可持續的大規模農業發展。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