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體弱長者服常人劑量有肝中毒風險 研究倡每日少於3克

2024-10-22 17:18

撲熱息痛︱體弱長者服常人劑量有肝中毒風險 研究倡每日少於3克
撲熱息痛︱體弱長者服常人劑量有肝中毒風險 研究倡每日少於3克

用撲熱息痛止痛要小心。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發表由中大醫學院及醫管局專家撰寫的兩篇文章,提及健康成人每日攝取不多於4克乙醯氨基酚(即撲熱息痛)的建議劑量,雖然對普通人群大致安全,惟對於老年人等易感患者,建議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3克;對每日服用4克且持續時間超過48小時者,更應審查劑量,以免影響肝功能。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發表由中大醫學院及醫管局專家撰寫的兩篇文章,提及健康成人每日攝取不多於4克乙醯氨基酚(即撲熱息痛)的建議劑量。資料圖片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發表由中大醫學院及醫管局專家撰寫的兩篇文章,提及健康成人每日攝取不多於4克乙醯氨基酚(即撲熱息痛)的建議劑量。資料圖片
對於老年人等易感患者,建議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3克。資料圖片
對於老年人等易感患者,建議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3克。資料圖片
醫管局香港毒物資訊中心及聯合醫院急症室專家進行全港性回顧觀察研究。資料圖片
醫管局香港毒物資訊中心及聯合醫院急症室專家進行全港性回顧觀察研究。資料圖片
年齡超過80歲、體重低於50公斤、服用時間超過2日、每日劑量大於3克,且有營養不良者,均是出現死亡或急性肝衰竭的危險因子。
年齡超過80歲、體重低於50公斤、服用時間超過2日、每日劑量大於3克,且有營養不良者,均是出現死亡或急性肝衰竭的危險因子。
有研究指患者持續5日接受正常劑量的撲熱息痛後,年老體弱者的血清撲熱息痛濃度亦較高。資料圖片
有研究指患者持續5日接受正常劑量的撲熱息痛後,年老體弱者的血清撲熱息痛濃度亦較高。資料圖片

文章提及,醫管局香港毒物資訊中心及聯合醫院急症室專家進行全港性回顧觀察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間,使用正常撲熱息痛劑量後,疑似誘發肝毒性成人患者數據。研究期間,公院共接收3,873宗撲熱息痛中毒病例,撇除未成年、肝功能紊亂及故意服撲熱息痛自殘等患者後,集中分析當中76宗個案,當中5人在研究期間死亡,但他們入院前及入院時肝功能均正常;9人有急性肝衰竭,1人有輕度肝功能紊亂。

團隊發現,年齡超過80歲、體重低於50公斤、服用時間超過2日、每日劑量大於3克,且有營養不良者,均是出現死亡或急性肝衰竭的危險因子。換言之,相關患者即使按成人正常劑量使用撲熱息痛,仍然存有風險。

家庭醫生及藥劑師把關很重要

團隊指,研究證實相關罕見藥物不良反應確實存在,以香港約700萬人口推算,每年便有1.2宗相關病例。因應公院接收絕大部分人口的病人,認為數字可準確反映本港現況,且考慮到使用撲熱息痛的中位數時間平均達5至7日,若屬易感群組,可能會誘發肝毒性,並令病情在數日間迅速發展。團隊又引述美國同類研究,指出體弱老人對撲熱息痛的清除率,較健康長者低46.5%;另有研究指患者持續5日接受正常劑量的撲熱息痛後,年老體弱者的血清撲熱息痛濃度亦較高。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學者亦就此發表評論文章,提及本港是一個快速老化的社會,且年逾70歲者有十分一人、年逾85歲者有三分一患有認知障礙,而他們可輕易從公私營體系取得撲熱息痛,故存在過量使用風險,故家庭醫生及社區藥劑師的把關角色尤為重要。

記者:脫芷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