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研發首個AI模型 助評估華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將招募3000患者參與研究

2024-09-22 12:19

(左起)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教授姚啟恒。蕭博禧攝
(左起)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教授姚啟恒。蕭博禧攝

心腦血管疾病是香港五大死因之一。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發首個專為預測華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工智能風險評估模型「P-CARDIAC」,並將招募逾3000名患者參與研究。

香港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指,模型可自動生成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分,預測未來10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準確度達7成,方便前線醫護與患者溝通疾病風險,並進行分流。團隊將於今年第四季起於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廣華醫院、瑪嘉烈醫院、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招募逾3000名患者參與歷時約2年研究,進一步探討模型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性。

團隊指,模型可自動生成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分。蕭博禧攝
團隊指,模型可自動生成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分。蕭博禧攝
今年第四季起會招募逾3000名患者參與歷時約2年研究。蕭博禧攝
今年第四季起會招募逾3000名患者參與歷時約2年研究。蕭博禧攝

P-CARDIAC 風險評估模型由香港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開發,運用醫管局港島西聯網30萬個心臟病人數據進行訓練,包含的風險參數逾120個,有人口特徵、年齡、性別、藥物處方等。團隊指,模型結合電子健康紀錄內容後,可短短數秒自動生成心腦血管風險評分,並形象化地展現醫療方案帶來的醫療方案帶來的影響,方便醫生與患者討論。

冀模型3至4年後於全港公院應用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表示,模型可預測患者在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中風、冠心病、主動脈疾病等,準確率達7成。她指,研究完成後,需時進行數據整合,希望評估模型在3至4年後應用於全港公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床教授姚啟恒表示,本港人口老化,心腦血管疾病隨之增加,研究希望透過精準評估,將高危患者有效篩選,並通過有效的預防和管理,減低病人心腦血管風險。他提到,以往在臨床上醫生很多時憑經驗進行診斷,惟診症時間有限,未必能在短時間找出所有高危因素,「P-CARDIAC」可準確預測病人風險,既減輕醫生繁瑣的工作,亦個人化地幫助每位病人 。
 

記者:蕭博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