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任兩年 何永賢:「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

2024-06-27 08:30

上任房屋局局長兩年,何永賢表示,時常面對不同難題和挑戰,但她笑指自己較為樂觀,面對問題時會找很多同事討論,團隊想一想後總有出路;而每解決一個問題,自己和團隊都會「升呢」進步,其中「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就是「升呢」之路上的幫手。

最喜歡「多啦A夢」 遇難題永遠有辦法解決

何永賢提到,自己很喜歡卡通「多啦A夢」有一個核心精神,就是大雄總是遇到難題,但永遠有辦法解決,而這也成為了她的信念,惟現實世界沒有「天下無敵」的解決答案,因此要視乎當時環境及手上資源,從數個選擇中選最好的答案,「永遠都有答案、永遠都有選擇,唔需要太計較,認真諗過後做決定就得,有時候選擇A和B之間的差異可能很小。」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何永賢指「組裝合成」建築法不斷「升呢」。盧江球攝

她表示,每次解決問題,回頭發現自己進步了一點,因此形容局長工作就是不停面對新問題,然後和團隊一起不斷推進摸索,齊齊進步「升呢」的過程。她提到,引入MIC就是「升呢」的例子,指當初隨發展局去外國等地認識MIC,發現組件原來是在內地江門的工廠預製,「內地山長水遠都運到去英國曼城,為甚麼我們近水樓台又唔用?」

房屋局要快速興建大量公屋

她解釋,MIC是一種製作方法,就好像學懂一種煮法,「你學識蒸煮後,蒸咩都可以,蒸臘腸、蒸肉餅都得。」她指,疫情時需要短期內準備大量隔離中心及臨時醫院等,而MIC這個「新煮法」就大派用場,令本港相關應用技術帶上新台階,變相「升呢」。

房署未來5年處理的項目,逾半會應用MIC技術。
房署未來5年處理的項目,逾半會應用MIC技術。
房署未來5年處理的項目,逾半會應用MIC技術。
房署未來5年處理的項目,逾半會應用MIC技術。
何永賢表示,最喜歡「多啦A夢」,遇難題永遠有辦法解決。
何永賢表示,最喜歡「多啦A夢」,遇難題永遠有辦法解決。

疫情後,房屋局要快速興建大量公屋,短時間、重複性高、很大量等關鍵字令何永賢想到MIC,「當時方艙丶臨時醫院等經驗就給了我信心,臨時醫院咁複雜都可以用MIC短時間起好, 其實傳統公屋係咪一樣可以呢?」她透露,房署未來5年處理的項目,逾半會應用MIC技術,相信隨大量使用該技術,其環保、施工相對較靜等效益及好處會慢慢顯現;其中,「簡約公屋」就是抗疫隔離設施套用在房屋問題的應用版,「現在有些劏房住得很差,我希望可即時解決問題。」

但何永賢稱自己很「貪心」,現時所見的「簡約公屋」並非「升呢」後的最後結果,指近年AI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蓬勃發展,並繼續以煮餸為例,「以前傳統蒸餸要開爐用鑊蒸,現在有智能煲,設定幾分鐘按個鍵就開始蒸,不用操心。」她指,政府一直努力研究運用AI等工具協助工程,例如MIC方法經常吊運組件,AI就可協助查找天秤吊上去的最有效路徑,甚至可以一個地盤同時操控3、4個天秤一起運送。

機械人同樣朝「升呢」方向

機械人同樣朝「升呢」方向,但她指,單純從外地購買的機械人,如油漆機械人,往往難以適應香港複雜且精細的環境,因此要先將技術本地化,「縮細一件大東西係一個挑戰,你嘅機械人要好靈活,要識喺小小空間轉身,但反之,如果搵到一款香港用到嘅,世界通行。」早前有工人不幸命喪渠中,房屋局找到一個無人機,它體積相對細小,能協助檢查渠管及升降機槽等密閉空間,現正在檢視,料不日亮相。

記者 趙克平 鄭華坤

↓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