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面臨病人回流及人手不足挑戰 盧寵茂:需嚴謹對待

2024-06-26 13:47

議員關注移居海外者「回流醫病」增公營壓力  盧寵茂:無統計數字 議題需嚴謹考慮
議員關注移居海外者「回流醫病」增公營壓力 盧寵茂:無統計數字 議題需嚴謹考慮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長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醫病情況,以及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問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26日)於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現時所有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人士,以及屬於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都可以合資格人的身份使用資助公營服務,使用服務者並無規定需通常居住香港,醫管局沒有搜集個別病人是否居住香港的數據,亦無就非在香港定居的符合資格人士使用公營醫療服務作統計,故現階段無法確認是否有大量合資格人士,移居海外後回來使用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

立法會議員關注長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醫病情況。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關注長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醫病情況。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關注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問題。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關注公營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問題。資料圖片
盧寵茂表示會留意市民移居內地或海外的模式變化,並參考其他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的資助政策。資料圖片
盧寵茂表示會留意市民移居內地或海外的模式變化,並參考其他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的資助政策。資料圖片
盧寵茂表示香港醫護人手短缺及醫護專業人員的工作繁忙,是大家認同且不爭的事實。資料圖片
盧寵茂表示香港醫護人手短缺及醫護專業人員的工作繁忙,是大家認同且不爭的事實。資料圖片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用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改善市民整體健康。資料圖片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用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改善市民整體健康。資料圖片

盧寵茂:先決條件是定義何謂「移居外地」

盧指,符合資格人士的定義,屬於公營醫療收費的一部分,政府及醫管局根據相關機制檢討有關政策時,會留意市民移居內地或海外的模式變化,並參考其他公共服務及社會福利的資助政策。

針對人手方面,他指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人口當中只有2.16位醫生,這個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而公營及私營體系的醫生人手各佔約一半,惟公營系統提供全香港九成住院服務。他表示香港醫護人手短缺及醫護專業人員工作繁忙,是大家認同且不爭的事實。為紓緩公營醫療體系醫護壓力,他指政府正在推展一系列措施,包括發展基層醫療、增加資源人手,以及改善服務效益。他表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作準則,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以及「早發現、早治理」策略,改善市民整體健康水平,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

至於增加資源人手,他表示政府近年大力投放資源在培訓醫護專業人員方面,不同醫護專業培訓學額,由2017及2018年的約4000個,在6年間大幅增加五成,去到2023及2024年度的約6000個。

他認為隨着吸引及挽留人才的措施陸續見效,人手情況及醫護人員工作壓力亦得到改善,而醫管局將發展智慧醫療,持續改善服務質素及提升效率,醫管局會密切監察人手情況,以及醫護人員的壓力及心理健康,積極採取措施以支援服務的需求及發展。

提出質詢的經民聯梁美芬,先向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的醫護人員致敬,又稱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是馳名於全球,因此在全球老化情況下,吸引多了回流病人。她認為醫管局及政府應使用科學方式,去作出未雨稠繆的準備,譬如做統計,檢視有多少病人屬於回流。

盧寵茂認為需要先定義何謂移居外地,而目前採取資格,是有香港身份證人士屬於合資格人士,換言之一個人仍持有香港身份證,但如當局取消其在香港公營系統診症的資格,牽涉到比較嚴重的問題,必須作較為嚴謹的考慮,特別是這不單只牽涉醫療問題,在其他層面的福利亦牽涉到。

記者:郭詠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