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医疗面临病人回流及人手不足挑战 卢宠茂:需严谨对待

2024-06-26 13:47

议员关注移居海外者「回流医病」增公营压力  卢宠茂:无统计数字 议题需严谨考虑
议员关注移居海外者「回流医病」增公营压力 卢宠茂:无统计数字 议题需严谨考虑

有立法会议员关注长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医病情况,以及公营医疗系统人手不足问题。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今(26日)于立法会会议上表示,现时所有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人士,以及属于香港居民的11岁以下儿童,都可以合资格人的身份使用资助公营服务,使用服务者并无规定需通常居住香港,医管局没有搜集个别病人是否居住香港的数据,亦无就非在香港定居的符合资格人士使用公营医疗服务作统计,故现阶段无法确认是否有大量合资格人士,移居海外后回来使用资助的公营医疗服务。

立法会议员关注长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医病情况。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关注长期定居海外的香港居民回流医病情况。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关注公营医疗系统人手不足问题。资料图片
立法会议员关注公营医疗系统人手不足问题。资料图片
卢宠茂表示会留意市民移居内地或海外的模式变化,并参考其他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资助政策。资料图片
卢宠茂表示会留意市民移居内地或海外的模式变化,并参考其他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资助政策。资料图片
卢宠茂表示香港医护人手短缺及医护专业人员的工作繁忙,是大家认同且不争的事实。资料图片
卢宠茂表示香港医护人手短缺及医护专业人员的工作繁忙,是大家认同且不争的事实。资料图片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用预防为重、社区为本、家庭为中心,改善市民整体健康。资料图片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用预防为重、社区为本、家庭为中心,改善市民整体健康。资料图片

卢宠茂:先决条件是定义何谓「移居外地」

卢指,符合资格人士的定义,属于公营医疗收费的一部分,政府及医管局根据相关机制检讨有关政策时,会留意市民移居内地或海外的模式变化,并参考其他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资助政策。

针对人手方面,他指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医生,即每1000人口当中只有2.16位医生,这个比例远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而公营及私营体系的医生人手各占约一半,惟公营系统提供全香港九成住院服务。他表示香港医护人手短缺及医护专业人员工作繁忙,是大家认同且不争的事实。为纾缓公营医疗体系医护压力,他指政府正在推展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基层医疗、增加资源人手,以及改善服务效益。他表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以预防为重、社区为本、家庭为中心作准则,强化一人一家庭医生以及「早发现、早治理」策略,改善市民整体健康水平,建立可持续的医疗系统。

至于增加资源人手,他表示政府近年大力投放资源在培训医护专业人员方面,不同医护专业培训学额,由2017及2018年的约4000个,在6年间大幅增加五成,去到2023及2024年度的约6000个。

他认为随着吸引及挽留人才的措施陆续见效,人手情况及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亦得到改善,而医管局将发展智慧医疗,持续改善服务质素及提升效率,医管局会密切监察人手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压力及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措施以支援服务的需求及发展。

提出质询的经民联梁美芬,先向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的医护人员致敬,又称香港的公营医疗服务是驰名于全球,因此在全球老化情况下,吸引多了回流病人。她认为医管局及政府应使用科学方式,去作出未雨稠缪的准备,譬如做统计,检视有多少病人属于回流。

卢宠茂认为需要先定义何谓移居外地,而目前采取资格,是有香港身份证人士属于合资格人士,换言之一个人仍持有香港身份证,但如当局取消其在香港公营系统诊症的资格,牵涉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必须作较为严谨的考虑,特别是这不单只牵涉医疗问题,在其他层面的福利亦牵涉到。

记者:郭咏欣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